2025年7月25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彩云红韵・滇情振兴路”暑期“三下乡”实践队深入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禄脿镇艾家营村,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钱有华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走进这座青山环抱、植被繁茂的村落,通过探访农耕文化陈列室、产业交易大棚、村民生活区等场所,近距离观察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一、农耕文化陈列室:1300余件展品串联岁月记忆
在艾家营村农耕文化陈列室,1300 多件由党员群众自发捐赠的展品静静陈列,从老手工器件、房屋木雕到酒篓、风柜、吊锅,每一件都承载着村落的历史印记。“这个是以前运酒用的酒篓,用牛皮缝在里面,靠马驼着送到外地;那个风柜是用来分离粮食的,成熟饱满的和不饱满的一摇就分开了……”钱有华的细致讲解,让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目睹了昔日村民生产生活的场景。这些展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成为艾家营村传承乡土文化的鲜活载体,为实践队理解村落发展根基提供了直观素材。
▲图为艾家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钱有华带领实践队参观农耕文化陈列室
▲图为艾家营村农耕文化陈列室里的部分展品
▲图为艾家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钱有华为同学们介绍展品
二、产业交易大棚:葡萄产业链激活乡村经济
走进村内的交易大棚,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清香四溢。为规范市场秩序,村委会对短斤少两的商家实行公示制度,保障交易公平。针对葡萄电商因运输问题导致的退货难题,村民们积极寻求突破。“我们和云南农业大学合作研发了无添加葡萄干,口感很好,很受外省客户欢迎。”钱有华介绍道。队员们现场品尝后,对葡萄干香甜软糯、果香悠长的口感赞不绝口。
据了解,艾家营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以 “电商助农,一路畅通”为核心理念,通过三项举措助力产业升级:一是联合中通快递构建高效物流体系,依托 “同城派送”“云品出滇” 冷链专线,将 “禄脿葡萄” 销往 9 省 4 直辖市,年销售额达 30 万元,为村集体创收 3 万元;二是改造提升交易市场,新建 21 间大棚及 60 块摊位号牌,打造农产品外销 “新引擎”;三是实施人才工程,挖掘乡村 “土专家”“田秀才”,建立 “农校对接”示范基地,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图为艾家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钱有华向队员们介绍艾家营村的农特产品
▲图为艾家营村农特产品电子商务服务站的介绍墙
三、村民生活区:共建共享绘就和美画卷
在村民居住区,实践队员们看到道路两侧兰花绽放,围墙上多肉盆栽错落有致,公告栏内《村规民约》清晰醒目。钱有华介绍,这些花草均由村民自发捐赠,《村规民约》则有效规范了村民行为。“我们这个村子就是共建共住,全村人秉持着一颗向上走的心。”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艾家营村的治理密码。
▲图为艾家营村捐献花草名册
▲图为村民捐献的多肉盆栽
▲图为艾家营村《村规民约》
此次调研中,实践队深刻感受到艾家营村通过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优化产销模式,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经营规模化,以高品质农产品和优质服务赢得消费者认可。队员们表示,艾家营村的发展实践,不仅展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更传递出扎根乡土、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
如今,艾家营村的振兴之路仍在延伸。风拂乡野,不仅带来泥土的芬芳,更吟唱着新时代的振兴诗行。这座村落正以昂扬姿态,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书写着更加璀璨的篇章。
▲图为“彩云红韵·滇情振兴路”实践小队与艾家营村正门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芯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