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甘露耘梦突击队于2025年6月至清远连山永梅村及清远市博物馆开展壮族婚俗文化传承实践活动,通过体验、调研、宣传等多维度行动,为非遗活化与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彰显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的综合价值。
▲图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甘露耘梦队突击队”
此次活动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部署及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文化振兴要求的具体行动。针对壮族婚俗等非遗文化传承面临的认知有限、传播不足等现实挑战,结合岭南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团队聚焦“岭南民族走廊”的文化富矿,以非遗活化为切入点,文旅融合为路径,助力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绘制岭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共富新图景。
婚俗体验:穿盛装唱情歌,触摸非遗温度
在永梅村,队员们身着壮族传统服饰,沉浸式体验迎亲对歌等壮族婚礼环节,感受非遗的魅力,团队成员发挥专业优势用现代短视频技术记录传统壮族婚俗的非遗技艺,同时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有效扩大了壮族婚俗文化的知晓度和影响力。为深入调研,队员对当地30余位居民进行访谈,结果发现,群众对本地特色婚俗的认知存在明显断层:能清晰描述“哭嫁”“对歌迎亲”等核心流程者不足10%;多数人仅了解零星元素;部分人甚至不知其为国家非遗。调研结果为后续精准开展文化传承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团队还与当地手工艺人协作,共同设计研发出3款壮族婚俗主题文创产品。
▲图为队员在永梅村体验壮族婚礼
溯源深研:博物馆梳理婚俗文化脉络
在清远市博物馆,团队研读图文资料,系统梳理壮族婚俗从“对歌定情”到“回门”的完整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深刻认识到婚俗作为维系族群精神纽带的重要结论。
▲图为队员在清远市博物馆探寻壮族婚俗脉络
创新传播:短视频助力文化出圈
本次实践活动响应文化振兴号召,将持续优化短视频内容创作,扩大壮族婚俗文化的传播覆盖面;结合调研结果,联合当地多方力量开展针对性的文化传承活动,推动壮族文化瑰宝更好地“活”在当下。为民族地区文化认同建构提供了青年实践样本,同时激发当地群众对非遗保护的关注与参与热情,促进了壮族文化的活态传承。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探索了“非遗+短视频+文旅”的新模式,为其他地区开展民族文化传承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奠定了青年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基础。
本次实践活动既是一次文化传承的探索之旅,也是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通过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壮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为岭南民族特色文旅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撰文 | 李心怡、陈春燕
图片 | 吴灿凯,揭雨盈
一审 | 肖晴
二审 | 洪吉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春燕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