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刘梦诗)贵州省荔波县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县,布依族和水族是主体民族,拥有多元的民族文化和语言生态,在该地区开展普通话推广普及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为做好普通话推广普及工作,2025年7月22日,贵州大学“银鸽”志愿者服务团“推普”实践队深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水利乡水丰村开展普通话推广使用情况调研。实践队员们走村入户,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商铺集市,带着精心设计的问卷与当地居民亲切交流,调查不同地区、人群、场合的普通话使用现状、水平及障碍,从而提高普通话推广普及工作的成效。
调研启动,旗帜引路
推普实践队队员手持“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旗帜,正式开启乡村普通话调研。此次调研覆盖 老人、青年、儿童三大群体,通过“对话”摸清乡村普通话使用的真实现状。
图为支教队队员出发前合照
七旬翁吴老:“活到老,学到老”
来自76岁的吴老先生虽已过古稀之年,却未减其对新知识的热忱。交流中,吴老先生感慨:“晚辈打电话说普通话,我只听得懂一半了,小学学的普通话已经不够用了”。并表示如果有免费的普通话课程,吴老先生一定来参加。“活到老,学到老”成为调研最动人的注脚。
图为调研吴老先生的画面
中年农户:“对外沟通得靠普通话”
在农户吴大叔家,队员记录下他的回答:日常和家人、邻居交流 “十句里九句是方言”,但涉及 “和收购商谈农产品价格、给在外打工的孩子打电话”时,会硬着头皮说普通话。当被问“是否重要”,吴大叔摆手笑言:“重要!” 调研结束后,队员与李大叔同举旗帜合影,定格乡村中年群体对普通话的期待。
图为吴大叔交谈画面
图为支教队员与吴大叔合影
田间孩童:“学校说普通话,想学得更溜”
在田间,几名孩子围住队员,好奇询问调研内容。队员发现,孩子们 “在学校说普通话,回家和长辈说方言”,但普遍觉得普通话 “能让自己和外面的小朋友交流,还能读更多故事书”。 调研尾声,队员与孩子们举旗合影,童真的笑容里藏着对语言学习的渴望。
图为调研小朋友画面
图为田间调研时与小朋友合照
年轻母亲:“为了孩子,想学得更标准”
室内调研中,年轻母亲坦言:在家和长辈说方言,但和孩子交流、去镇上办事时 “逼着自己说普通话”。她认为普通话 “是孩子上学的基础,也是咱乡下人往外走的‘敲门砖’”。当被问是否愿参加免费课,她指着桌上孩子的课本:“当然愿意!我现在说的普通话带口音,怕教坏娃,正想找机会学。”
图为队员与年轻母亲调研画面
从调研结果看,超80%村民日常以方言为主,仅在 “对外沟通、子女教育、政策宣传” 等场景被动使用普通话。:超65%村民明确认可“普通话是连接外界的工具”。“希望之光”暑期支教队将根据调研结果,开发 “场景化课程”(如日常交流、电商用语、旅游服务),兼顾老人“简单沟通”、青年“就业赋能”、儿童“标准学习”的需求,真正让普通话成为乡村振兴的“语言桥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