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黄玥清)近日,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走进湖南省株洲市攸县黄丰桥镇墙背村,为当地儿童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艺术赋能·童心筑梦”的特色夏令营活动。
志愿者们巧妙设计,将抽象美学融入趣味实践,开设了了解三原色、吹墨成画、盘子彩绘、手形添画、绘制像素画和变废为宝等课程。这些活动在乡村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美的种子,引领他们踏上一段色彩斑斓、创意飞扬的夏日艺术之旅。
上午8点,志愿者以“色彩的奇妙魔法”为引,带领孩子们探索光与色的科学世界。志愿者从色彩世界的基石三原色讲起,通过直观实验展示色彩叠加的奥秘。孩子们对此惊叹连连,纷纷动手调配专属色彩。“老师快看!我调的颜色好不好看!”小男孩们兴奋地举起塑料杯向志愿者展示。
▲图为小朋友展示自己用三原色调制的颜料 黄玥清 供图 紧接着,“吹墨成画”和“手形添画”的环节点燃了现场的热情。有的孩子鼓起腮帮,直接将滴落纸面的颜料用力吹散,任五彩墨迹在纸上自由流淌、舒展成抽象纹路;有的小朋友沿着小手轮廓勾勒,赋予掌形全新的生命与故事。
上午的创作热情在“盘子画”中延续。洁白的纸盘化作圆形画布,孩子们挥洒天真想象,用稚拙却真诚的笔触,描绘着心中最幸福的景象——有的描绘家乡生机盎然的植物,有的勾勒香甜可口的红苹果……平凡的载体因艺术而焕发光彩。
▲图为志愿者耐心指导孩子们绘制盘子画。黄玥清 供图 上午的活动在合影中圆满落幕。阳光下,一只只绘满童真梦想的彩绘盘子熠熠生辉,成为乡土生活中独特的艺术印记。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展示创作成果合影。吴梦琪 供图 午后的活动,转向了更具环保意义的创作。孩子们在“格子画”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小心翼翼地给每个格子涂上精心挑选的颜色,最终绘成蝴蝶结、苹果等视觉鲜明的像素图案。
▲图为孩子们细心绘制格子画。黄玥清 供图 接着就是“变废为宝”环节。那些被遗弃的矿泉水瓶在孩子们手中重获新生。志愿者向孩子们讲解几个改造塑料瓶的方法后,孩子们就积极地进行实践。废弃的饮料瓶经过巧手裁剪、精心绘制与组装,蜕变为美丽的花瓶、实用的笔筒甚至别致的装饰灯等。“老师,我回去也要把家里的瓶子都变成宝贝!”一个小女孩举着自己的作品,自豪地宣告。
这场短暂而充实的艺术之旅,价值远不止于孩子们手中诞生的一幅幅画作、一件件手工艺品。它更像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在志愿者的付出与孩子们的反馈中碰撞出深刻而持久的回响。这场活动让孩子们在欢笑中学到了创作技巧,点燃了他们对美的感知力和创造力;让志愿者们深入乡村基层,增进了对教育现状的理解,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团队成员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乡村美育土壤,紧密关注儿童的艺术成长需求,设计更多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课程,让美的种子在更广阔的乡村田野间扎根萌芽,生生不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玥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