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开展红色文化传承与生态守护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8 21: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孙婕瑜   阅读 3.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赤旗引航,青峦筑梦”实践队赴曲阜黄沟村与石门山地区,通过探访红色文化载体、记录非遗技艺、参与生态保护等实地行动,探寻红色传承与乡土发展的融合路径。

黄沟村:红色墙绘里的乡土传承

黄沟村的居民白墙上,抗日英雄画像与“弘扬红船精神”等标语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铺展在乡土间的红色图景。实践队员漫步于村内巷道,阳光之下,墙绘的色彩愈发鲜明,细节处的历史场景跃然眼前。

队员们在走访中偶遇一位坐在屋角的老人,老人摇着蒲扇,用带着乡音的语调,讲述着村里流传的红色故事——从抗战时期村民支援前线的事迹,到先辈们守护家园的经历,这些口口相传的过往,在老人的叙述中成为具体可感的岁月片段。

图为实践队员在黄沟村与老人交流红色故事。


石门山:红炉锻造中的坚守与新生

走进石门山的红炉锻造老作坊,热浪裹挟着铁锈味扑面而来。作坊内,老师傅正站在火炉前专注作业,通红的铁块在铁砧上被反复捶打、翻转,每一次锤落都溅起细碎的火星,伴随着清脆的撞击声回荡在空间里。

这项有着百年历史的非遗技艺,曾在抗战时期为前线赶制过大量农具与简易武器,不仅承载着传统手艺的精髓,更延续着“执着坚守、淬火成钢”的精神内涵。实践队员在现场详细记录了锻造的完整流程,从烧火升温、铁块塑形到淬火冷却,细致观察着每一个工艺步骤的细节。

图为石门山红炉锻造作坊内,老师傅专注打铁场景。


与老师傅交流中得知,当前掌握这门技艺的多为老一辈匠人,由于学习周期长、工作强度大等原因,年轻一代参与度较低,技艺面临传承断层的困境。老师傅希望能通过更多的展示与传播,吸引年轻人关注,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的新可能,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步道间:生态守护里的青春担当

实践途中,队员们走进石门山步道,开展了生态守护行动。他们沿着步道缓缓前行,弯腰捡拾路边的烟头、纸屑、塑料袋等垃圾,对藏匿在草丛中的杂物也逐一清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红色步道上形成斑驳光影,队员们专注清理的身影与周边自然景致相映成趣。

图为实践队员在石门山步道捡拾垃圾,践行生态守护。

过程中,队员们用相机记录下清理场景,并将现场照片与“守护家园”的倡议分享至社交平台,呼吁更多人增强环保意识,共同维护自然环境。他们的行动展现出,传承红色精神与守护生态环境,本质上都是对这片土地的珍视——先辈以热血守护山河,当代青年则以实际行动呵护一草一木,让这份对家园的热爱在具体实践中延续。

此次实践中,队员们通过实地走访与亲身体验,近距离接触了红色文化在乡土的传承形态、非遗技艺的生存现状及生态保护的实践路径,以青年视角参与并观察了地方文化传承与生态建设的具体进程。(撰稿人:徐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婕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