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藤计划社会实践队成功在长清区文昌山公园举行宪法普及活动
为深刻领悟国家根本大法的核心要义,以青年之声传递法治力量。使宪法知识更贴近群众、宪法精神更深入人心。探索宪法宣传的创新形式,助力解决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的时代课题。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藤计划社会实践队于8月5日走进济南市长清区文昌山公园,开展了“青律筑梦明法理,宪法精神润心田”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细心介绍: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统帅束”。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最坚实的法治保障。实践队成员走入文昌山公园的宪法广场,以生活化的语言,将宪法比喻为“公民生活的基本说明书”。实践队成员手持《宪法》单行本,在社区活动现场为老人和儿童开展普法讲解。他们结合居民日常生活场景,将条文里的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解释,让原本略显抽象的法律条文,在具体的权利保障场景中变得清晰易懂,逐渐成为居民能体会到的现实守护。
·
▲图为实践队员所摄法律介绍石。
以时为轴:与时俱进的法治足印。
实践队员以时间轴为纲,清晰勾勒出中国宪法从初创到臻于完善的壮阔历程。从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奠定人民主权基石,到1982年现行宪法确立改革开放法治保障。“1982年宪法的诞生,正是改革开放春雷初响之时,”实践队成员指着精心制作的历史展板,“它如同为巨轮校准航向,护航中国驶向复兴深蓝。”除了单调的讲解,实践队成员还利用投影设备在现场播放起了相关纪录片。通过多种方式让现场社区居民们产生更多兴趣,现场居民听得津津有味。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讲解宪法含义。
心得分享,心火相聚。
宪法讲解宣传过后,实践队成员组织了“我与宪法”微型心得分享会。邀请了现场的三位居民听众就他们听后的个人心得体会进行发言分享。经营社区小超市的个体户在交流中感慨:“以前总觉得法律是‘管人’的,今天才算明白,宪法更是‘护人’的,是我们过日子的后盾。” 社区工作者结合日常工作谈道:“调解邻里纠纷时,宪法里的平等原则,就是我做工作的底气。” 宪法广场上,参与活动的孩子也奶声奶气地说:“宪法是保护好人、管住坏蛋的。”这些朴素直白的理解,恰恰道出了宪法的本质。随着普法活动的推进,法治的种子正在社区悄然扎根。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宪法时间轴。
此次实践,不仅让“纸上的宪法”化为群众“心中的信仰”,更在双向奔赴的交流中深化了队员对宪法生命力的理解。当法治精神从文本走向街巷阡陌,融入柴米油盐,宪法才能真正成为全体国民共同书写并守护的生活诗篇。春藤计划社会实践队将继续奔赴更多基层角落,让宪法的光,照亮每一处向往公平正义的心田。(通讯员 王佳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翟路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