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院学子社会实践投身工科建设,成功实现产品试产6千支

发布时间:2025-08-08 17: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田申   阅读 4.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田申)为增长技术才干,投身工科建设,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组织“焊动青春”实践团队于6月30日赴浙江,在浙江东石硬质合金有限公司和乐清市双刃工具有限公司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技术实践。该团队由汽车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11名学生组成,分批次参与工程实践。

初探车间:从“学生”到“学徒”的淬炼

首批学生从零学习焊机操作,在乐清市双刃工具一线技术主任高洪英指导下投身实际生产。队员郑庆磊回忆:“第一次站在操作台前,师傅让我帮忙记录焊接温度,可连测温仪都不会用,在高阿姨的指导下才逐渐熟练。”为融入生产,学生白天跟随工人三班倒,学习设备操作、记录工艺参数;夜晚整理数据,与导师视频讨论问题。

团队成员第一次在工厂实践。胡淑瑾 供图

调研深挖:在“痛点”中寻找突破

通过观察,团队发现两家工厂高频感应焊设备存在共性问题:传统磁芯材料磁场损耗高,导致能耗居高不下;人工经验式调控参数,时常因误差产生废品。队长田申提到:“我们曾遇到一批刀具焊接后硬度不达标,整个生产线被迫停工检修两小时的情况。”团队随即展开调研:拆解设备分析磁芯结构、走访仓库统计废品率、访谈6名一线工人收集操作痛点,最终形成25页调研报告,总结出2项关键改进方向。

团队成员进行机械调研与实操。卢佳鑫 供图

技术破局:实验室思维与车间经验的“火花碰撞”

团队结合课堂知识与工厂实际,提出用“紫铜线圈纳米晶软磁芯组合”替代传统铁氧体磁芯,以提升磁场集中度和降低涡流损耗节能;设计大数据智能测控系统,集成5个传感器实现焊接全流程实时监测与调控。队员张俊称:“这个想法最初被工人师傅质疑‘不接地气’。”为说服企业,团队连续三天在实验室模拟实验,用3组对比数据证明新磁芯可使能耗降低15%。乐清市双刃工具有限公司双刃公司厂长卢斌表示:“学生们的方案既有理论深度,又贴合车间实际,我们决定尝试。”

团队进行模拟实验。焦浩洋 供图

校企合作:从“纸上方案”到“试产签约”

七月底,团队与两家公司先后签订技术开发合同。东石公司电工专家高海青在签约仪式上表示:“过去我们总依赖国外技术,现在看到国内高校学生有这本事,必须全力支持!”根据合同,校企将共建“高频焊接技术联合实验室”,学生团队新学期将继续驻厂调试设备,预计3个月内完成首台完整样机试产。目前已试产六千支合金钻头。

实际生产样品。田申 供图

延伸意义:青年智慧赋能传统制造促进人才培养

实践期间,团队开展“工匠精神”主题访谈,整理5名资深工人的故事形成5篇口述实录,成为校园“产教融合”课程素材。团队成员表示,将走进企业、院校开展知识宣讲,围绕前沿焊接技术、安全操作规范等内容,通过案例解析、实操指导等形式助力更多青年学子提升技能。一线技术工人的孩子余子俊在听完团队技术宣讲后说:“能够学习到爸爸在工厂中使用的知识让我感到十分自豪。”

知识宣讲活动。张俊 供图

青春续航:以实践奔赴强国使命

实践有期,奋斗无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暑期实践团队以青春丈量制造业广度,用奋斗诠释青年责任。未来,他们将让青春在产教融合与产业报国中熠熠生辉,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青春动能。(通讯员 张俊 胡淑瑾 田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