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6日讯为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实操中炼专业技能,自7月1日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的学子们走进浙江双刃工具合金加工厂,开启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实践学习。这支“焊动青春”实践团队以“实干兴邦”为核心,在车间的忙碌身影中,诠释着新时代青年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追求,完成了从理论认知到实践能力的跨越。
8月16日上午,实践团队在工厂老师傅王裕的带领下,进入了高频感应焊加工车间。从焊机运转到量具的精准测量,同学们紧盯每一个操作细节,不时就加工精度控制、焊缝强度等问题向师傅请教。“原来课本上的公差范围,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这样细致的把控,每一丝偏差都可能影响成品质量。”团队成员张瑞感慨道。
图为高频感应焊加工车间
在实操环节,同学们在师傅的指导下尝试进行简单的零件装配。初次进行零件装配时时,不少人显得手忙脚乱,但随着练习次数增多,大家逐渐找到手感。团队队长田申的手套在反复打磨中被磨破了指尖,露出的皮肤已经发紫,他却笑着说:“这破洞是‘勋章’,说明我真正上手了,感受到了装配时的力度和节奏。”正是这份不怕累的劲头,让他们在一次次尝试中接近“精准”二字。
图为学生被磨破的手套
双刃工具工厂技术总监高洪英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肯定:“现在的年轻人能沉下心来学手艺不容易,他们手上磨破的手套,正是工匠精神的生动注脚。这种愿意为精度付出的态度,比任何理论成绩都更有价值。”
带队老师王裕表示,这样的实践是课堂的延伸:“工匠精神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对每一个细节的较真上。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失误带来的影响,才能真正理解‘精益求精’四个字的重量。”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团队成员何传继说:“磨破的手套让我明白,好手艺是练出来的。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对细节的执着,在专业学习中更加专注,努力成为一名能工巧匠。”
图为学生展示焊接完成的零件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不仅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学生们体验了一线生产的艰辛,更让他们在实操中领悟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坚定了实干兴邦的理想,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搭建了校企结合的坚实平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