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肖敏、张哲哲 、宋兆旭)为深耕乡村人文美育沃土,助力景阳学子探寻本土文化根脉、滋养艺术心智,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8月8日14时30分在建始县景阳镇革塘坝社区开展“景阳文化美育”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美育滋养中逐步成长为本土文化的感知者、创作者与传承者。
课程伊始,志愿服务队队员龚圣熙老师通过影像系统呈现景阳镇的自然与人文风貌。从蝴蝶岩的壮观到吊脚楼建筑的古朴,土家梯田的四季变换到民俗风情的醇厚浓郁,影像将这些一一生动呈现,引导孩子们直观感受家乡的多元魅力。
孩子们围绕景阳特色展开讨论,用速写勾勒心中的家乡元素或采用文字描绘对家乡的独特感悟,在互动中深化对本土文化的认知维度。课程引入文心一格等AI绘画工具,将孩子们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具象化的灵感图像。当“青山如黛,绿水潺潺”的文字变成生动画面时,孩子们的创意被充分激活,纷纷尝试从新视角构思作品,为后续创作打开了多元思路。
进入艺术工坊环节,孩子们按主题分为两组展开创作。“景阳山水长卷”组以清江、梯田为核心元素,设计展现四季变化的连续场景墙绘作品,用线条与色彩呈现自然之美。“土家民俗新绘”组聚焦摆手舞、苞谷酒制作等民俗,以连环画分镜形式讲述文化故事。在创作过程中,Canva、美图秀秀AI等工具通过智能算法辅助构图与色彩搭配,辅助优化作品,让文化元素的呈现更具感染力。
在采访到向香薇小朋友时,她兴奋地表示:“以前没发现家乡这么美,画画、用AI创作时,感觉把家乡的美都装到作品里啦,以后也想多多尝试,把家乡的美都变成艺术作品!”此次美育课程让学生在了解家乡文化中激发创作灵感,提升艺术设计与文化相融合能力。课程以本土文化为根,借艺术创作与AI技术助力,为景阳学生打开美育新窗,在传承文化中点亮艺术梦想,也为乡村美育实践注入新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哲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