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魏东 王世扬)七月流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绿野知行-沃土增碳团”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新密市岳村镇乔地村。当实践队成员们背着行囊,踏入这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土地,驻村干部裴仲阳早已等候在此。他身着朴素短袖,脸上挂着憨厚又热忱的笑,大步迎上来:“我是裴仲阳,村里的驻村干部,热烈欢迎各位的到来!”他的声音带着爽朗的笑意,这是实践队与裴仲阳的第一次见面。夏日午后的蝉鸣里,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故事徐徐展开。
图为实践队与裴仲阳在田间观察
交流中,裴仲阳带着实践队穿梭在村里的产业基地。团队首站深入当地的辣椒种植大棚,队员们走进棚内,仔细察看辣椒长势与环境,与农业合作大棚的村干部交流。通过采访,团队基本掌握了60亩辣椒大棚的规模、管理及设备运行情况。走到田间,他又俯身查看作物生长,跟同学们讲起灌溉难题的解决、土壤改良的尝试,“乡村工作没别的巧,就是得多在地里走、多往村民家里跑,把他们的‘急难愁盼’揣心里。” 实践队成员们跟着他,从大棚到农田,听他讲如何协调资源修通村里的路,怎样为留守老人搭建互助帮扶,桩桩件件,都是扎根乡土的实干印记。
图为实践队在当地辣椒大棚走访
实践队成员们结束交流,回望与裴仲阳相处的时光,内心满是触动。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用日复一日的奔波,让乡村产业有了新活力,让村民生活多了份踏实。同学们明白,乡村振兴的蓝图,正需要这样 “接地气、肯实干” 的驻村干部一笔笔绘就。这次对接,不只是一次实践的开始,更是一堂生动的 “基层实干课”,激励着大家以青春之力,投身乡村建设,把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让青春在乡土大地绽放光彩。
撰文 | 周雪鑫
图片 | 张泰源
一审 | 魏东
二审 | 刘军
三审 | 马梦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魏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