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8 月 1 日至 7 日,西南大学山东青岛青耘小分队深入青岛市胶州市洋河镇,开展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以走访调研摸清乡土脉动,用支教助学播撒希望种子,在系列实践行动中探寻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以青春之力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孝德润乡兴伟业 红魂励众振乡村 —— 寻觅红色之旅
8 月 1 日,山东青岛青耘小分队探访洋河镇党务服务中心与河西郭村,解码乡村振兴。洋河镇镇长刘毅详解发展优势:洋河依托历史与地理实现多元发展,胶州纺织业进出口占全国三分之一,上合峰会后旅游业蓬勃兴起。他表示将以 “五位一体” 战略为指引,聚焦产业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下午,队员们走进省级文明示范村河西郭村,在孝德广场、红色记忆馆感受孝廉文化。村委书记刘福俊介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 200 万元,福利完善,特色泉水产业助农增收,荣誉机制激发村民干劲。86 岁老党员刘善友分享村庄变迁史,现场演唱自创歌曲抒发喜悦,尽显乡村活力。“感谢党支部、感谢刘书记,有你们才有河西郭村。” 河西郭村一位老党员眼含热泪的话语,道出了乡村变迁的心声。
此次实践,队员们见证了红色文化浸润下的乡村蜕变,敬佩基层带头人的担当,深切感受到齐鲁大地乡村振兴的坚实足音。
图为小分队听刘福俊书记讲解河西郭村历史
精研细作筑匠心 融通四海酿风华 —— 探访产业标杆
8 月 2 日,小分队探访益海嘉里(青岛)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作为世界 500 强企业旗下标杆工厂,其规模与产业链完整度居集团首位,业务横跨粮油加工与洗护制造两大领域。车间内,每小时能产出 6000 个油桶的 PET 吹瓶机高速运转,视觉识别系统全程护航产品溯源;从开创行业标准的金龙鱼调和油,到坚守古法工艺的胡姬花花生油,多款明星产品尽显科技赋能与匠人初心的深度融合。
8 月 3 日,队员们走进青岛源泉机械有限公司。这家深耕领域的 “专精特新” 民营企业,以实干底色响应国家战略、锚定市场升级产品、稳步叩开资本市场大门。数千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精密器械有序作业,各环节各司其职,尽显细分赛道上的深耕韧性。
一者是跨国巨头的全产业链布局,一者是本土民企的创新突破,两家企业共同勾勒出青岛胶州产业生态的多元图景,更折射出 “中国制造” 向 “中国智造” 跃升的强劲动能。
艾草研学承岐黄 桃源采摘蕴乡趣 —— 文化农业并行
8 月 4 日,小分队走进兴郭村 “有艾工坊”,沉浸式体验艾草产业的蓬勃活力。这里的艾草一年三季丰收,为村庄带来稳定收益。队员们亲手参与艾草香包制作,聆听负责人卜钦龙从韩国归国创业的故事 —— 工坊研发的香囊、艾草精油等产品远销海外,既让中医药文化焕发新生,又以 “三产融合” 模式激活乡村振兴动能,更默默资助着 17 位自闭症儿童,让产业温度与人文关怀同频共振。
8 月 5 日,队员们来到莲花山桃源居果蔬基地参与采摘助农。烈日下,大家忙着采收苹果、桃子,见识村民为护果发明的除鸟器,在汗水中深切体会农耕的辛劳。“想借互联网把家乡特产推向世界”,队员们在新型农业的实践中,触摸到乡村振兴的鲜活路径。
图为小分队收割艾草
青耘逐光胶州畔 童心向阳共成长 —— 乡村美育课堂
8 月 6 日,青耘小分队抵达河西郭小学,与李刚校长敲定支教课程。7日,队员们化身班主任,陪伴 150 余名学生起居上课,带来音乐、折纸、书法等兴趣课,在启润童心中收获双向温暖。
“我的梦想是创作歌曲”,小朋友的纸条流露纯真;合唱《苔》的嘹亮、手工课的专注、书法课的好奇,定格成动人瞬间。“老师您明天还来吗?” 的问询,让牵挂悄然滋生。
对队员而言,支教早已超越知识传递 —— 孩子们的温度与雀跃是双向治愈的馈赠,为乡村振兴图景添上明亮一笔。
图为小分队的折纸支教课堂
此次 “三下乡” 活动中,小分队完成 6 次深度采访调研、开设 6 堂特色课程、走访 7 个实践点位,足迹从产业车间延伸至文化阵地,从红色场馆覆盖到童心课堂,全方位触摸乡村振兴的实践脉络。这份扎根乡土的青春实践,让责任担当在田埂间生根发芽,更激励着青年一代以实干姿态在服务社会的征程上续写新的篇章。(撰稿:许文铎 尚璋楠 图片:尚璋楠)
图为小分队在艾山红色记忆馆的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尚璋楠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