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下乡暖乡土 社工搭桥传希望——南三镇社工站联动高校开展资助政策宣讲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8 12: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乐涵   阅读 2.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响应国家资助政策下乡号召,筑牢学子逐梦根基,8月4日至5日,南三镇社工站联合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洽思”资助下乡队,走进集市、养老中心、村民家中及革命老区,以多元形式开展国家资助政策宣讲,让政策温度顺着乡土脉络浸润人心。

图为社工与巴东小分队宣传前开会合影

图为社工与田头小分队在田头集市驻点合影

一、集市宣讲:流动摊位播撒政策“及时雨”

8月4日清晨,巴东市场集市热闹非凡,社工站工作人员与“洽思”下乡队队员已整装待发。活动创新采用“流动宣讲+定点服务”模式:队员主动走近过往村民,以通俗语言讲解资助政策,递发宣传资料;社工与队员共同驻守咨询点,耐心解答关于奖学金、助学贷款等疑问,让政策细节清晰可触。

“这是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介绍,可带回与家人查阅。”队员话音刚落,村民李婆婆便接过资料仔细翻看,直言要为邻居家面临学费难题的孩子转送多份,成为政策传递的“接力者”。

图为社工协助带队老师为村民讲解政策

图为社工协助带队老师解说政策

图为社工协助队员们为流动摊贩讲解政策

同日,社工引导另一支小队前往田头圩集市,针对村民王叔叔家子女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详细解读“助学贷款免息”“国家奖学金”等政策。看着王叔叔从愁容紧锁到眉头舒展,这场宣讲已不仅是政策传递,更成为为乡村家庭续接教育希望的纽带。

二、银龄关怀:养老中心搭建代际“传声桥”

8月4日,社工站工作人员带领巴东小分队部分成员转场至巴东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协助四名队员为十余位老人开展专场宣讲。队员系统介绍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政策核心内容,强调“不让经济困难阻碍求学路”的保障作用,鼓励老人们将信息传递给有需要的亲友邻里,共同守护下一代的求学梦。

图为社工与巴东小分队在养老中心门前合影

社工黄先生表示,此次政策下乡是“助人自助”理念的生动实践。“社工熟乡土、懂民情,与高校队伍形成互补合力,推动政策落地。这不仅是讲政策,更是以行动传递:国家始终牵挂乡村教育,有困难别怕,政策会兜底。”

三、入户走访:精准对接打通“最后一公里”

8月5日,社工站工作人员带领“洽思”下乡队聚焦老党员与低保户家庭,开展精准入户走访。依托扎实的群众基础,社工精准引导队伍抵达目标家庭,确保政策关怀“精准投送”。

针对每户具体情况,社工与队员紧密配合,以平实语言详解“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补偿”等政策——不仅讲清“有什么”,更重点说明“怎么办”,现场协助村民梳理申请难点。对老党员,着重传递国家重视教育的决心,激发其作为长辈的政策传播热情,让关怀真正走进需要的心里。

图为社工与团队成员到村民家讲解政策

图为团队成员在社工的带领下到低保户村民家里讲解政策

四、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里的“新老对话”

活动期间,社工站工作人员带领队员走进南兴革命老区。队员们在参观学习红色历史的同时,向乡亲们宣讲政策。在这片浸染热血与期盼的土地上,政策宣讲成为一场特殊的“新老对话”:红色信仰照亮过往,资助政策温暖未来,社工则成为连接这份传承的桥梁,向乡亲们讲清这份跨越时空的关怀。

图为团队成员到南兴村革命老区与社工的合照

从集市的烟火处到养老中心的代际传递,从入户的精准对接到老区的红色共鸣,南三镇社工站始终以贴合乡土的方式推动政策落地。每一步足迹、每一次宣讲,都是在播撒希望的种子。乡亲们“政策暖心”“你们辛苦了”的朴实反馈,既是对工作的认可,更是持续前行的动力。

作为连接政策与乡土的纽带,南三镇社工站将继续以行动让教育希望扎根每一寸土地,筑牢学子逐梦根基,让国家关怀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撰文 | 赵紫恩

图片 | 周杼衡

一审 | 金秀泓

二审 | 邹文贻 

三审 | 黄乐涵

审核 | 文华玲 谢兰星 游雯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乐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