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 李欢)晨光熹微,山东大学 “泉润青苗” 支教团的老师们已开启一日教学筹备。教室里,孩子们端正静候,盼着知识的滋养。三堂风格各异的课程依次铺展,串联起理性之真、自然之美与人文之善的乐章。
《数理探微》——相遇、追及问题
上午第一节课,唐老师以严谨的数学思维为引,为同学们系统讲解了相遇与追及问题。通过绘制线段图与建立方程,同学们逐步掌握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动态关系。
▲图为数学课堂教学瞬间
“当两车相向而行时,总路程等于速度之和乘以时间”—— 唐老师在 PPT 上写下核心公式,并引导学生们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推演。在层层递进的例题练习中,抽象的数学概念逐渐具象为可解的思维模型,让孩子们在逻辑推演中感受数理逻辑的精密与严谨。
《自然寻美》——树叶拼贴画
第二节课,王老师的美育课堂为教室带来了自然的清新气息。同学们将提前准备的银杏叶、梧桐叶等铺陈于课桌,叶片金黄的色泽在晨光中格外亮眼。
通过观察叶脉纹理与形状特征,孩子们展开艺术构思:有的将扇形叶片组合成振翅的蝴蝶,有的以细长柳叶拼贴出螃蟹的螯足,更有人用层层叠叠的枫叶堆砌出蜗牛螺旋的壳。
▲图为课堂展示
▲图为课堂展示
这堂课不仅培养了审美能力,更让同学们体会到物尽其用的创造乐趣,在与自然对话中涵养审美素养。
《人文启智》——神话故事
下午的语文课上,李老师以《淮南子》中的神话篇章为载体,带领同学们走进远古的想象世界。在分析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的叙事结构时,学生们领悟到勇于担当的精神内核;而 “夸父逐日” 中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的悲壮结局,则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图为神话故事课堂
老师特别强调:“神话不是荒诞的故事,而是先民对自然与人文的哲学表达。” 同学们在文言字句的品读中,既提升了语言素养,也收获了深刻的人文启迪,于古老传说中汲取精神力量。
暮色渐染,放学铃声响起,支教团的老师们与同学们挥手道别。窗外树影婆娑,仿佛也在回味这一天里,理性之真、自然之美与人文之善的交融共鸣,为支教时光留下温暖而厚重的注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