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 王钰佳)为响应团中央关于推广普通话的专项行动部署,结合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要求,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撷星志愿服务队走进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学校,将普通话教学与艺术、实践课程深度融合,为孩子们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语言学习场景。
▲图为志愿者将普通话融入艺术课程给孩子们上课
志愿者们以“兴趣引路、实践筑基”为理念,让普通话自然融入日常课堂。唱歌课上,孩子们跟着节奏学唱普通话童谣,在重复的旋律中熟悉标准发音,把字词的声调藏进音符里;舞蹈排练时,志愿者用清晰的普通话讲解动作细节,引导孩子们边做动作边复述指令,让肢体记忆与语言表达同步加深;手工课上,从“这是红色卡纸”的基础描述,到“我想做一只小鸟”的创意分享,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不知不觉锻炼了普通话表达;朗诵课上,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品读经典短文,逐字纠正声调、语气,从“念准”到“念活”,让孩子们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图为志愿者给孩子们上普通话课程
课堂上,孩子们时而跟着志愿者齐声朗读,时而举着自己的手工作品用普通话讲述构思,时而在歌舞中大声唱出标准词汇。原本略显生涩的表达,在多样的互动中变得流畅自然。这种“不说教、重融入”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享受课堂乐趣的同时,逐渐理解普通话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连接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桥梁。
撷星志愿服务队的这一实践,既贴合了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导向,也用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方式,让语言学习扎根于生活场景。在歌声、舞姿与巧手创造中,普通话正悄然成为孩子们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新工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钰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