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郑歆诺 彭诚意 冯珂瑶)清晨,天刚蒙蒙亮,湖南师范大学“汨水韵生,乐绘乡兴”实践团驻地的院子里已经聚集了数十名孩子和家长。得知实践团即将离开,大家早早赶来送行,有的孩子甚至徒步走了好几里山路。
孩子们手中紧紧攥着连夜准备的礼物:精心绘制的卡片、采集的野花、还有写满心里话的信。“老师,这是我用你们教的压花技术做的书签,”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递上自己的作品,“上面是你们最喜欢的银杏叶。”另一个男孩捧着一袋自家种的花生:“妈妈说让你们带在路上吃。”
“老师,你们还会回来吗?”八年级学生小雨拉着队员的手,眼里闪着泪光。面对这个重复了无数遍的问题,队员们蹲下身,坚定地回答:“一定会!我们约好了,明年这个时候再见。”队长代表团队郑重承诺:“我们不仅会回来,还会建立长期的帮扶机制。每个月都会有线上辅导课,图书角的书籍会定期更新,我们还会为特别困难的孩子提供物资支援。”
送别的时刻终于到来,客车缓缓启动。孩子们追着车跑了很远,不断挥手告别。队员们透过车窗,看着那些熟悉的小小身影渐渐模糊,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11天的朝夕相处,从最初的陌生到如今的难舍难分,这段经历已经成为彼此生命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实践团带走了汨罗的泥土气息,留下了改变与希望的种子。这些天,他们不仅传授了知识,更播下了梦想;不仅开展了活动,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虽然离别难免伤感,但队员们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们的爱与关怀将通过另一种方式,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生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