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30日讯(通讯员 栾雨欣、王浡灏、苏欣) 七月的长春,蝉鸣声伴随着青年学子的脚步,回荡在工业与历史的交汇处。为引导青年深刻感悟历史、见证科技发展,传承红色基因与创新精神,7月6日,东北电力大学“理响青春,吾辈力行”理学院实践团队走进吉林省长春市,深入长光卫星教育科普基地和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开展“溯工业抗战史脉,赴振兴报国新征程”主题实践调研活动。
观星揽月探秘,启智逐梦起航
实践团成员走进长光卫星教育科普基地,在科普基地了解到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商用遥感卫星组“一箭四星”的突破性意义。这座航天科技展示平台以“近距离观看卫星研制过程”为特色,包含“吉林一号”卫星生产、检测、试验流程展示以及卫星数据影像接收“一站式”体验,通过图文壁画、光电影像、实物模型以及科普课程等方式介绍航天科普知识。不远处,三名队员正为小学生演示卫星影像解析,少年们惊喜地指着屏幕:“原来家乡的稻田在太空是这个模样!”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向小学生解答有关卫星的科学问题。通讯员 宋雨轩 摄
踏寻沦陷岁月,铭记血色历史
实践团踏入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该陈列馆展出了近万件文物和千余张历史照片,集中展示了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历史,特别是系统揭露了侵华日军第100部队进行细菌战的相关罪证。展览内容记录了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以及中国人民在14年艰苦抗战中的抵抗历程。在展柜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栾雨欣用手机记录下相关信息,与现代化学化工做对比。“这些文献就像时间拼图”她向实践队员展示结果,“化学药剂的分子式与温控数据存在强关联。”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观看侵华日军第100部队细菌战的罪证。通讯员 宋雨轩 摄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普遍表示,此次参观加深了对东北沦陷时期历史的了解。他们认识到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表达了继承抗战精神、珍视与维护和平的意愿。
“重走抗联路不仅是记忆之旅,更是现实课题。”指导教师何建军在座谈会上指出。调研期间,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三个课题:卫星热控技术在输电线监控系统的转化应用、基于细菌战档案的病原体传播模型的数学建模研究、航空航天器的供电发电器件与储能装置。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观看完东北沦陷史之后留下的感悟。 通讯员 宋雨轩 摄
从长光卫星的科技高地到东北沦陷史陈列馆的历史印记,东北电力大学理学院“理响青春·吾辈力行”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精神跋涉。长光卫星的奋斗历程激发创新豪情,陈列馆的斑驳文物铭刻历史警示。
在座谈会上,带队教师期望他们立志铭记历史、心系家国,将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以专业知识投身科技创新浪潮,以青春奋斗之姿,矢志为民族复兴伟业注入不竭的青春动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门前合影留念。通讯员 宋雨轩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青茹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