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到实践:一堂融合课的诞生记

发布时间:2025-08-30 22: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1.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通讯员:郑歆诺 彭诚意 冯珂瑶)湖南师范大学“汨水韵生,乐绘乡兴”实践团的队员们围坐在汨罗市驻地民宿的院子里,为第二天的“生物与音乐”融合课进行最后的备课。夜幕低垂,蚊虫嗡鸣,但队员们的热情丝毫未减。生命科学学院的姜雨盈小心翼翼地取出显微镜和昆虫标本,音乐学院的郑歆诺则铺开节奏图谱,摆出音叉和各类打击乐器。

“如何让蝉鸣的发声原理变得直观?如何用节奏模拟不同昆虫的叫声?”这些问题成为当晚讨论的焦点。姜雨盈从科学角度解释蝉的发声器结构,郑歆诺则尝试用不同乐器的音高和节奏模拟其振动频率。队员们激烈讨论了近三个小时,甚至现场模仿昆虫叫声,引得民宿主人好奇探头。

经过反复推敲,课程方案终于成型:先通过显微镜观察蝉的发声器结构,理解“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再分组用沙锤、木鱼、铃鼓等乐器模仿蟋蟀、蝉和蝈蝈的鸣叫;最后创作一首“夏日虫鸣交响曲”。

“我们要确保科学性和趣味性并存,”姜雨盈擦拭着显微镜镜头说,“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甚至连孩子们操作显微镜的步骤都排练了多次。”这堂看似轻松的融合课,凝聚了跨专业队员的心血,也展现了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教学的创新能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1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