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青年大学生团队深耕乌东,赋能振兴,用实干见证青春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31 01: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郭辉   阅读 1.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31日讯(通讯员 郭辉)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酉良黔醴扶光乡村振兴实践团跨越千里,奔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乌东苗寨,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聚焦特色产业、助力酒坊运营,到深耕品牌传播、完善产业规范,实践团成员们用青春力量为这座藏在大山深处的古老苗寨注入了新活力,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青春践行者。

实践版图——扎根一线,铺展帮扶路径

在乡村振兴战略与“三下乡”的号召下,北京科技大学酉良“黔醴扶光”乡村振兴实践团于2025年5月完成团队申报,聚焦贵州雷山县乌东村酒文化产业发展,体悟村集体经济切实意义,旨在以专业力量激活传统资源价值,以青春力量共建美丽乡村产业。队名中“黔”代指贵州,“醴”取自《诗经》,喻指美酒文化,“扶光”寓意以帮扶之光推动产业振兴,团队立足当地酒产业产销瓶颈,力图构建“调研-赋能-转化”的帮扶体系。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

初到乌东苗寨,独特的民族风情让实践团成员们倍感新鲜。但在这份古朴与美丽背后,成员们也察觉到苗寨发展的痛点。乌东稻酒作为当地特色品牌,酒香醇厚却 “藏在深闺人未识”,酒坊运营面临诸多困境。实践团成员们第一时间与酒坊负责人座谈,深入苗寨倾听村民讲述稻酒传承和苗寨发展的故事。

实地践行——躬身帮扶,助力产业发展村委会与实践团召开座谈会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过程中,实践团旗下的黔醴扶光团队发挥专业所长,量身定制发展方案。实践团与乌东村村支部委员会、村集体经营公司相协调,共参与村委会座谈、荣誉村长介绍会等座谈会议4场,实践团作为“三民共治”模式中的“智囊团”身份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实践第一天与苗寨荣誉村长袁銮、返乡大学生杨秀龙的座谈,团队了解了乌东村和各项村集体产业以及发展现状,并全权接手乌东酒坊十四天的经营权。

▲图为村委与实践团召开座谈会

▲图为袁村长与实践团进行座谈

▲图为实践团负责人与乌东村支书杨磊对接工作事宜 通过认真记录顾客反馈,力求精准把握市场需求,进而优化产品结构。同时,联合茶产业小队线下推出茶饮及特色小吃,联合北科酉良黔承似锦队创新制作“蜡染化”乌东稻酒标签并投入生产销售,多维举措成效显著,单日最高营业额达人民币1989.6元,最终线上下总销售额高达1.3万+,让酒坊的经营焕发出新的生机。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酒坊内经营

▲图为实践团联合蜡染文化小队制作的标签

“乌东稻酒,甘芳入妙”。乌东苗寨所在的雷公山上生长着许多珍稀草药,这是苗寨的宝贵财富,亦是乌东稻酒的独特所在和致富密码。实践团成员们在当地返乡大学生杨秀龙和酿酒婆婆文鸟杀的带领下,深入学习乌东稻酒的酿造技艺、走进深山采集制酒曲之草药。在采摘过程中,文鸟杀奶奶为成员们讲解制曲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药用价值。成员们通过多次亲身体验采摘酒曲植物、制曲、酿酒、包装、销售的整套流程,整理出《乌东稻酒制曲植物图鉴》《乌东稻酒酿酒工具图鉴》《乌东酿造酒坊运营手册》等多份文献,总计逾10000字,交由乌东村委使用,为乌东苗寨酒产业和文旅发展提供宝贵资料,为乌东产业的规范化运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

▲图为实践团成员跟随当地酿酒奶奶上山采草药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使用酿酒工具

数据赋能——多维发力,擦亮乌东名片

为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实践团共开展5场直播,涵盖酒坊介绍、乌东美景展示、篝火晚会、直播带货等,进一步提升了乌东村及其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传播力。通过注册开设微店首日盈利获超200元,三日共盈利1548元,进一步推动销售额增长、销售范围扩大,获当地村委的大力认可。

▲图为实践团直播带货

为加大品牌传播力度,团队运营多个平台社交媒体账号,累计发表18篇推文,在抖音、小红书等热门平台内容总浏览量超10w次;

围绕苗族神话衍生的 “小白狐咘酿”“酿酒少年鹿明” IP 展开创作:设计角色主题吧唧,并投入生产;推出鹿明 Q 版微信表情包;通过制作乌东苗寨宣传海报2张、科普视频2支、联合北科酉良蜡染队制作乌东苗寨科普展示网页、联合支教团队进行“云支教”,制作微电影、宣传片、“国才杯”双语视频,形成立体化宣传矩阵,进一步提升了乌东苗寨及其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更好做好三下乡工作,团队与乌东村委会协商,召集村中儿童,在村委会开展科普教育课堂,讲授安全卫生知识,授课时长累积约50分钟。

▲图为成员们为当地儿童科普卫生安全知识

为实地调研分析现状,团队实地采访商铺、游客、居民总计30+人次,并据此撰写采访报告;设计线上调研问卷共收集1079份,通过分析采访调研问卷,精准把握乌东稻酒传播和文旅发展现状,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提供建议分析。

集体荣光——再续前约,共绘乡村蓝图

实践团成员们深入苗寨各个角落,在走访村民、与村委会座谈的过程中,全面了解苗寨发展现状。成员们发现,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苗寨环境压力增大,旅游垃圾处理成为难题;同时,苗寨夜晚活动比较缺乏、交通不便等等。针对现实问题,成员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设计与苗寨建筑相和谐的垃圾桶样式;提出结合苗寨特色,建议开发苗族刺绣、银饰制作等体验项目,丰富旅游内容,提升苗寨的吸引力等措施。

在多次座谈中,乌东村委会对实践团的工作给予了表彰与高度肯定,村支书杨磊认为成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切中要害,取得的成绩更是可喜可贺。村支书表示,乌东村正处于发展阶段,一定会认真对待大家指出的问题,如完善村集体经济账号、规划苗寨夜生活、解决营业执照相关问题、加强路牌指示等。同时,团队正逐步打造 “乌东×北科” 的故事网站,牵头在乌东村建立北科大实践基地,以此密切双方联系,让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情谊得以长久延续。

▲图为乌东村委会干部为实践团颁发锦旗并合影

实践总结——步步深耕,镌刻实践足迹

酉良黔醴扶光实践团在践行“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话语的勉励中、在北科“求实鼎新”校训和“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方针的指引下,在作为乌东乡村发展的“智囊团”的身份中,坚守初心、不负信任,希望在实践中为乌东出谋划策,以实干推动发展。实践团成员表示,此次实践收获颇丰,无比感谢乌东村委会以及村民给予的帮助,未来将持续关注乡村发展,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此次北京科技大学酉良黔醴扶光乡村振兴实践团的乌东苗寨之行,是一次青春与乡土的深度对话。酉良黔醴扶光将在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继续前行,实践团与乌东村“两委”共同坚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乌东村这个在古老村寨上摸索前进的村落,将逐步破解发展难题,走出一条兼具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撰稿:郭辉

图片:樊俊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4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