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熔铸钢魂根脉,赓续红色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山东日照钢铁暑期社会实践纪实(六)

发布时间:2025-08-31 15:0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佳   阅读 3.8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刻感悟现代工业文明的磅礴力量,将书本理论知识与一线生产实践深度融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熔铸钢魂根脉,赓续红色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满怀憧憬与求知欲,踏入了山东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展开了沉浸式工业实践之旅。本次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国之重器,探寻钢铁生产的奥秘,体悟产业工人身上的工匠精神与红色基因。

一、 初识日钢:理论为先,筑牢安全与理念之基

实践之初,队员们首先接受了系统性的入厂培训和理论教育。企业安排了多位资深专家与部门领导担任讲师。

图为相关人员向实践团介绍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在《企业文化介绍》课程中,日钢领导生动讲述了企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奋斗史。一部日钢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产业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其中蕴含的“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与我们所探寻的“红色传承”高度契合,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钢魂”的文化内涵。生产专家系统讲解了钢铁生产的全流程,从高炉炼铁到转炉炼钢,再到连铸和轧制,将复杂的工艺原理变得清晰易懂。这为后续的车间参观构建了完整的知识框架,队员们带着问题去探索,目的性更强。“安全生产大于天”。

图为专案工程师为实践团进行安全培训

专业的《安全培训》课程通过案例讲解和规章学习,为每一位队员敲响了警钟。戴上安全帽,穿上劳保鞋,队员们不仅装备了外在的防护,更在心中树立了牢固的安全防线,这是所有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底线。针对生产线的特色,企业还安排了《焊接专业培训》、《设备校验标准》等专项课程,让同学们对生产线上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控制有了初步认知。这两天的理论培训,绝非枯燥的听讲,而是与实践紧密连接的“预演”。队员们踊跃提问,与专家互动交流,展现了西建大学子严谨好学的风貌,也为接下来的“实战”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 深入腹地:实践为真,感受铁火交融的工业脉搏

带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实践团终于走进了机器的轰鸣声中,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探秘”。

图为实践团在参观炼钢工场

炼钢——红的铁水在炉内翻滚,经过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变成成分合格的钢水。高温炙烤着脸庞,也点燃了同学们心中的热情。大家理解了何为“精炼”,何为对温度和成分的精准控制,感悟到“百炼成钢”不仅是材料的蜕变,更是意志的锤炼。

图为实践团在参观连铸工场

连铸——钢水成坯的瞬间 紧随炼钢步伐,实践团进入了连铸车间。这里是连接液态钢与固态坯的“魔法地带”。成员们看到火红的钢水从大包经中间包注入结晶器,瞬间冷却成型,被拉矫机缓缓拉出,形成一根根坚硬的红色钢坯。整个过程连续不断,自动化程度极高。大家围绕在连铸机旁,仔细观察冷却水的喷淋和二冷区的控制,对“连续”和“质量控制”有了极为直观的认识。

轧钢——力与美的最终成型 实践的最后高潮在轧钢厂。这也是本次调研的重点。队伍分为两组,分别跟踪特殊钢大棒生产线和棒卷生产线。

图为实践团在参观大型钢工场

这几天的实践,是一次学习,更是一次洗礼。实践团深刻体会到,再复杂的公式和原理,放到轰鸣的车间里都会变得生动具体。此次实践极大地弥补了课堂学习的局限性,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精准控制炉温的炼钢工,到一丝不苟校验设备的工程师,再到经验丰富、眼疾手快的轧钢工长,每一位日钢人都是“工匠精神”的鲜活载体。他们的专注、坚守与创新,是产品质量最坚实的保障,是“红色传承”在工业战线上的具体体现。

来稿团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熔铸钢魂根脉,赓续红色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

撰稿人:杜瑞欣

摄影:邓思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25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