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农学院青年大学生实践团:赴合肥三十岗乡探索 “保水” 与 “富民” 平衡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31 14: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程乐涵   阅读 6.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浙江大学农学院积极相应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的重要指示,“让农林教育走出‘书本’、走下‘黑板’,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山水林田湖草,涵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和奉献的劳动精神,增强学生在‘希望的田野’干事创业的能力”。2025年7月21日-7月27日,浙江大学暑期“实践赋能乡村,青春筑梦振兴”实践团赴合肥市三十岗乡九个村落及周边农业基地开展社会实践,见证三十岗乡在“保水”与“富民”平衡中的创新实践。

实践团与院领导一同参观江淮园艺公司

以脚步丈量土地——感悟三管齐下的文旅形态

乡村产业振兴,需在守牢生态底线的基础上,激活多元价值。三十岗乡立足资源禀赋,推动“农文旅、科文旅、商文旅”三维融合,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农文旅:

作为水源地,三十岗乡将绿色农业与休闲体验深度绑定,让“田间”变“景区”。在瓜牛童心田园,依托本土农耕资源打造亲子文旅项目,构建“农业+游乐+教育”的复合业态,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乡土文化;刘一盆三十岗西瓜种植基地与堰稍村红烂漫果园,以“绿色有机”为核心,通过土地规模化流转引进专业企业,培育出“三十岗西瓜”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获多项有机认证。当地更以“西瓜嘉年华”等特色节庆为纽带,将农产品种植与观光采摘、民俗体验结合,实现“一颗西瓜带活一片经济”,让农民在产业链延伸中分享增值收益。正如实践所见,生态农业既守护了水源地的“净”,更撑起了村民的“富”。

科文旅:

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契机,三十岗乡让“高精尖”科研成果走进乡村。大隐原乡科普基地内,EAST模型放电体验让“人造太阳”不再遥远,光伏供电、污水零排的技术应用,将国家大科学装置成果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研学课程,成为科创展示与科普教育的双平台;北部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等“国之重器”,正通过“崔岗深空艺术村”“月球小镇”等规划,转化为“科文旅”新场景。科学元素的注入,不仅让乡村成为科普研学的“大课堂”,更开辟了高附加值、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印证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乡村的生动实践。

商文旅:

崔岗村的蜕变,是“商文旅”融合的典范。秉持“原生态、原风貌、原住民”理念,通过“艺术家自主改造房屋+政府配套基础设施”的双向模式,这里从普通村庄蜕变为省级特色文化街区。艺术家工作室集群、原创崔岗市集等新业态,既保留了乡村肌理,又注入了文化活力,成为吸引城市消费群体的“磁石”。实践表明,文化赋能让乡村不仅有“颜值”更有“价值”,商文旅融合正为乡村消费升级提供新载体。

用专业洞察发展——体会科技赋能下的现代农业转型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赋能。实践团参观的创新研究院与江淮园艺正是以智慧农业为突破口,推动传统农业向精准化、高效化转型,为产业升级插上“科技翅膀”。

在中科合肥智慧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全自动土壤检测设备依托机器视觉与智能算法,实现检测全流程自动化,效率提升10倍、成本降低60%,检测周期从7天压缩至8小时,精度达±0.5%,破解了传统土壤检测“耗时长、成本高”的痛点;便携式智能田间病虫草情调查装备,以AI识别技术实现单日监测200亩、准确率超80%,让田间管理更精准。江淮园艺吴山基地的人工智能温室,则通过物联网系统实时调控温、光、湿等参数,让育种、种植全流程数据化,显著提升作物品质与产量。这些“黑科技”的落地,正是“中国智造”赋能农业的生动写照,彰显了“科技兴农”战略在基层的扎实推进。

实践团成员同学院领导一同参观江淮园艺实验室

以座谈叩问初心 —— 触摸乡土深处的振兴脉动

本次实践中,实践团有幸与三十岗乡九个村庄的书记展开座谈交流。成员们不仅了解了九个村的地理位置、常住人口、历史背景等人文情况,还深入领略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持续壮大集体经济,稳步推进土地二轮延包,积极推动和美乡村建设。通过实地观察与交流,体味到三十岗乡这个人杰地灵的乡村正向村庄更富裕、村民更幸福的方向昂首阔步。同时,成员们也与书记们就目前乡村产业发展与集体经济的掣肘展开激烈讨论,希望能为三十岗乡的建设尽绵薄之力。基层干部深深激励了实践团成员,他们对乡村谋振兴和为村民谋幸福的一腔热情,使我们感受到那股平民本色,精英气质。

同三十岗乡各村书记开展座谈活动

同江淮园艺领导开展校企交流活动

结语

实践团的合肥之行已至尾声,但成员对于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道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考以及渴望为此尽力的愿景仍在持续,此次实践使成员在田间地头体悟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远意义。成员们将梳理调研成果,结合专业所长形成针对性建议,推动科研知识转化为助力乡村产业升级的实际力量,同时期待与三十岗乡建立长效合作,以青春之力参与乡村振兴实践。

撰文 | 熊家宁 幺紫瑶 程乐涵

图片 | 严俊杰

审核 | 徐佳颖 彭路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乐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0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