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师范学院海洋与地理科学学院社会实践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9-01 21:2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桐羽   阅读 7.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9月1日讯(通讯员 郭庭妤、巫妍洁、张桐羽)近日,盐城师范学院海洋与地理科学学院“推普耘乡韵,惠民促振兴”实践团深入江苏多地,在社区、企业等,开展了一系列普通话推广活动,旨在响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号召,助力乡村振兴与社区文化建设,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江苏海安市正红彩印有限公司推普宣讲


职业探索:培养栋梁材铸就科技魂

实践团走进江苏海安市正红彩印有限公司、江苏群业电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主题讲座、互动抢答、专题研讨与深度访谈等形式,团队成员面向企业职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研区域普通话普及现状。讲座中,实践团成员从普通话的定义、标准发音、语法规范入手,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设置趣味互动环节,引导职工纠正方言发音。

讲座后,团队通过专题讨论与一对一访谈,深入调研普通话在企业及周边区域的普及瓶颈,了解到老员工因长期使用方言,面临客户沟通效率低等问题;同时本地部分农村员工在沟通交流时有时会存在“听不懂、讲不清”的障碍。针对以上问题,实践团成员向公司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解决对策,指出定期开展普通话科普宣传与提升岗位用语规范性的重要意义,并呼吁公司员工共同努力,打造出良好的语言沟通环境,助力公司的对外交流与长期发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组织正红彩印有限公司员工进行推普专题讨论


语言赋能:推普润童心,“语”筑书香梦

在昆山市陆家镇少儿图书馆,实践团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普通话知识盛宴。队员们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开启推普课堂,从普通话的由来讲起,深入阐释其在文化传承和沟通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让知识 “活” 起来,实践团设置了趣味十足的 “普通话挑战赛” 环节。绕口令挑战里,“四是四,十是十”的清脆童声在图书馆响起,孩子们在字音辨析、节奏把握中,感受普通话发音的韵律与规范;词语接龙游戏中,大家快速反应,用规范词汇接力,在趣味竞赛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实践团成员还向孩子们发放普通话推广册,配合发音小贴士、经典诵读片段、趣味语言小游戏,方便孩子们日后继续探索普通话的魅力。

活动中,实践团与孩子们围坐交流,倾听他们在日常语言学习、交流中的趣事与困惑。面对孩子 “方言和普通话怎么更好融合” 的疑问,成员们分享:“方言是家乡的情感印记,普通话是沟通的通用工具,在家庭里用方言传承乡情,在学习、社交中用普通话拥抱世界,两者可以美美与共。”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昆山市陆家镇图书馆孩子们的合影


扎根基层:推普耘乡韵,乡音传乡情

实践团前往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永明社区,为社区居民开展推普宣讲活动。团队成员依据当地方言实际情况,聚焦居民日常交流中的发音重点与难点,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系统化讲解和规范化示范。从基础词汇的标准发音到日常交流的文明用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居民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掌握普通话知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永明社区居民开展推普宣讲

推普宣讲后,实践团队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调研了当地居民普通话使用现状和实际需求。调研结果表明,中老年群体在医疗卫生、交通出行、代际交流等民生领域对普通话学习的需求尤为显著。为此,团队精心设计了生活场景模拟教学模块,重点围绕“就医问诊”“商场购物”“亲情通话”等高频生活场景开展情景化教学实践,切实提高群众实用语言技能水平。同时,团队成员细心引导村民树立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耐心纠正发音偏差,并共同排查村内汉字使用不规范现象,为提升乡村文化素养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永明社区居民进行互动交流


这场双向奔赴的实践印证了青年与乡村的共生共荣:当学子的专业能力转化为文化传播的星火,当村民的语言规范意识升腾为发展的内生动力,推普便不仅是言语的沟通,更是文明的对话。盐师学子在无垠大地上书写的,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注脚——以青春为犁,深耕文化传承的沃土;以实践为光,照亮乡村振兴的征程。期待更多青年将个人成长的根系扎进广袤乡土,让每一次语言传递都成为时代进步的跫音,在民族复兴的壮阔画卷中,留下属于这一代人的铿锵印记!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张桐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4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