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新兴之火实践团以青春赋能,艺术创新乐承大美

发布时间:2025-09-01 20: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谭淑仪   阅读 4.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近日,佛山大学新兴之火实践团带着满腔赤诚而来,为乐从社区带来了两场特别的展览——奇幻的“海洋童梦展”与充满趣味的交互装置展览。更有温馨的美育工作坊,手把手教小朋友们用艺术描绘世界,让这个夏天因创意与欢笑而格外精彩。

PART 1

新兴之火实践团创意交互装置展:在科技与自然的边界,邂逅艺术的无限可能

当科技的创意笔触邂逅自然的本真肌理,艺术的无限可能便在边界处悄然绽放。新兴之火实践团推出的创意交互装置展,以“在科技与自然的边界,邂逅艺术的无限可能”为主题,通过两件极具巧思的装置作品,为观者搭建起一场跨越微观与宏观、触摸与聆听的沉浸式艺术对话。

01.蚁!蚁!蚁!像我们:微观世界的秩序与启示

在自然村落潮湿环境的灵感滋养下,一件以蚂蚁社会为内核的装置作品应运而生。亚克力块的对称结构与蚁巢“乱中有序”的形态形成鲜明对比,螺旋上升的造型似阶梯,既具象化了蚁群的社会结构,又暗合自然发展的本质逻辑。管道在装置中穿梭交织,阳光洒落时,管内积水于弯底聚集,宛如近观时伺机而动的蚁群;当观察者(光的载体)离开,装置仍持续运转,无声延续着蚁巢的生存叙事。这件作品以蚂蚁为灵感锚点,引导观者从微观生命的秩序中,窥见自然的智慧密码,进而反思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图为未来交互设计蚂蚁装置

02.仿真自然交响乐:艺术与自然的奇妙融合

《自然的交响》这件作品,大胆将仿真蘑菇与水母的形态创意融合,打造出触摸钢琴互动装置。创作者以彩色扭棒编织出“蘑菇水母”的奇幻形态,每个“生物”都对应着钢琴的独特音阶——当观者触摸它们时,便会触发相应音效,仿佛在耳畔奏响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在指尖与装置的互动中,艺术的创意表达、自然的形态意趣与科技的互动体验完成了精妙融合,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跨界艺术的奇妙张力。

▲图为社区人员观赏未来交互设计自然交响作品

PART 2

社区海洋奇幻展启幕:邀青少年共赴蓝色创意之旅

新兴之火实践联合社区活动区举办的海洋主题展览正式对外开放。本次展览专为青少年群体打造以独特的艺术呈现形式展现海洋世界的奇幻魅力,为年轻参观者带来一场融合创意与知识的沉浸式体验。所有展品均源自大学生立体构成课程的创作成果,青年创作者们用多元材料诠释对海洋的理解,每一件作品都饱含巧思。

聚焦海洋保护的作品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或以被垃圾缠绕的海洋生物为形象,如《鲸殇,海洋之恸》《水母之困》;或用特殊元素隐喻污染与过度捕捞,像《海之梦,净之约》的网状结构、《海洋的金色“枷锁”》的金色杂物,直观展现海洋所受威胁,呼吁守护海洋生态。

▲图为新兴之火实践团正在布置海洋展

▲图为海洋展部分作品

PART 3

新兴之火实践团燃动乐从!

新兴之火实践团带着满满诚意走进社区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充满欢笑与创意的工作坊,从破冰时的雀跃到创作时的专注,每个瞬间都值得珍藏。

画笔间的奇妙世界:认知 创作 体会艺术乐趣

由新兴之火实践团志愿者提问“大家印象里的艺术,是怎样的?”小朋友们七嘴八舌,课堂氛围好不热闹,由此带小朋友走进艺术世界。先从理论入手,讲解西洋画流派、素描的光影原理与观察方法等等,帮孩子们建立基础认知。

实践环节更热闹:铅笔勾勒的素描线条渐显轮廓,毛笔晕染的国画山水初现意境,海洋创意画里鱼儿畅游,树叶拓印留住自然纹理,黑白画用对比勾勒趣味。孩子们在笔尖流转间,感受艺术多样魅力。

▲图为新兴之火实践团成员美育课程教导

▲图为小朋友认真听课画面

艺术课堂小总结:收获与离别

艺术小课堂落幕了。孩子们从握笔生疏到能画出像样的素描、晕染出灵动的国画,从不懂光影到创作出充满想象的海洋画,眼神里多了对美的向往,“新兴之火”的志愿者不仅教会了小朋友艺术技法,更播下了艺术的种子。离别时,孩子们把画作塞给志愿者当礼物,稚嫩的一句“姐姐哥哥还来吗”,成了这个夏天最暖的牵挂——艺术的联结,早已超越课堂,留在了彼此心里。

▲图为新兴之火实践团与社区小朋友大合照

新兴之火实践团以青春赋能,艺术创新“乐承大美”。此次旅程暂且结束,但“新兴之火”的火种仍在发光发热,等待着机会传递下一个种子。

撰文 | 谭淑仪 杨煜琦

图片 | 王蓝 黄文锦

一审 | 吴  燕

二审 |方言凡

三审 | 韩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淑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