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深入淄川博物馆开展调研

发布时间:2025-09-01 18:4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引弟 白珍雨   阅读 1.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入挖掘齐文化的历史根脉与时代价值探寻齐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传播路径,79日,外国语学院“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走进淄川博物馆围绕馆内藏品中的齐文化元素开展实地调研活动,以青春力量助力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播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淄川博物馆

踏入淄川博物馆的大门,实践团成员便被入口处的景象深深吸引:墙面上,“般若古城”四个大字赫然在目,下方则矗立着一块黑色石碑,上面用中英双语简单清晰地描绘了淄川悠久的历史脉络——作为齐国故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土地自西周起便与齐文化深深交融,不仅见证了齐国从封邦建国到霸业兴衰的完整历程,更孕育出鬼谷子、孙膑、蒲松龄等众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石碑上的文字尽显这片土地与齐文化的深厚渊源,双语对照的呈现方式,既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淄川作为齐文化重要发祥地的历史地位,也为团队后续以多语种传播齐文化提供了思路。

图为博物馆介绍

进入展厅,一件件承载历史记忆的文物依次陈列,仿佛一幅立体的齐文化长卷。在北沈遗址出土陶器展区,成员们观察其独特形制,结合考古发掘场景,并探究齐国时期淄川地区的生活风貌与葬俗特色。齐刀币等文物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齐国的经济智慧,也对齐文化中的商贾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般阳故城展区,成员们通过木制地图与出土文物,梳理了淄川古邑与齐国的历史渊源,并结合文献资料了解到,般阳作为齐国重要城邑,既是军事防御的要塞,也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其城市规划中蕴含的“因势利导、务实高效”理念,正是齐文化“经世致用”思想在建筑领域的生动体现。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博物馆

此外,实践团还特别关注蒲松龄与齐文化的精神联结。在“聊斋诗意画集”展区,成员们认识到《聊斋志异》所蕴含的批判现实的勇气、关注民生的情怀等齐地人文精神,与齐文化 “务实开放、敢为人先” 的内核一脉相承。通过解读蒲松龄生平展板,成员们结合其文学创作背景,探讨了齐文化在明清时期的传承与创新,并了解了传统文化滋养地域文学的路径,以及文学助力传统文化当代传播的机制。

图为博物馆内展品

随后,实践团成员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围绕馆藏文物所体现的齐文化内涵、齐文化在淄川地区的独特表现以及博物馆在齐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等问题展开探讨。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淄川作为齐国故地的历史背景,以及博物馆在收集、保护和展示齐文化文物方面所做的工作。此外,成员们也了解到,博物馆曾通过举办“齐文化特展”、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活动、接待中小学生研学团等方式推广齐文化,但是当前齐文化传播中仍面临“年轻群体兴趣不足”“文物故事讲解缺乏新意”等挑战。这些齐文化传播的现实痛点,为实践团后续策划创意传播方案、打磨差异化文化内容,指明了方向。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

此次淄川博物馆之行,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从般阳古韵的符号指引到石碑前言的历史梳理再到文物本身的实物见证,齐文化的传承正通过“符号+文字+实物”的立体方式代代相传。后续,团队将整理调研成果,以“数字技术+双语优化”为核心手段,开发线上互动项目与多语种讲解素材,助力淄川博物馆盘活沉睡的文物,让齐文化的“淄川篇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恩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