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非遗焕新:青春力量解锁文化传承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9-01 16:5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萧妤秋   阅读 3.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浪潮中,非遗技艺承载着历史厚重与民族智慧,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2025年,北方工业大学新韵非遗文化传承实践团以青春之姿投身非遗传承,深耕非遗宝藏。他们用脚步丈量传承之路,以创意激活非遗活力。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探寻,更是青春力量赋能非遗新生的生动注脚,成员们愿以实践为笔,书写非遗传承的崭新篇章。

探访非遗大师,了解非遗技艺

实践团深挖非遗根脉,率先聚焦"燕京八绝"这一璀璨的传统工艺瑰宝,历时数月走访八位非遗大师,从掐丝珐琅的细腻纹路到京绣的千丝万缕,从大师的匠人故事到技艺的传承困境,逐一记录、梳理、沉淀,完成《燕京八绝—匠心传承对话与共鸣》调研报告,让沉睡在时光里的匠心故事,有了与当代对话的鲜活载体。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非遗传承人以及所出采访书籍/图注

以年轻设计,让燕京八绝焕新登场

▲成员设计非遗文创及表情包/图注

为了让非遗文化与日常生活更好的结合,团队将非遗技艺带入校园,设计可爱的“燕小咪”形象,制成帆布袋、冰箱贴等文创产品,设计微信表情包。同时,团队积极参与模式口文创市集活动,用微薄之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技艺。

▲图为成员前往模式口宣传非遗及文创产品/图注

承匠人访谈记忆,探工艺美术珍品

▲图为实践团于中国工艺美术馆非遗展馆/图注

实践团走进中国工艺美术馆非遗展厅,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成员们透过作品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寓意,进一步触摸到非遗传承的脉络。展柜里的每一件非遗作品,都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成员们聆听非遗大师讲解时的记忆闸门。讲解员告诉同学们,越来越多的非遗技艺正通过创新设计、跨界融合等方式走进现代生活,这让大家对传承的意义有了更鲜活的感知。

实践团通过亲手制作非遗剪纸和剪纸染色,真切体会到采访中大师曾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触摸到匠人精神的核心:耐心、专注与坚守。

▲图为成员亲手制作非遗剪纸/图注

以青春之音传非遗薪火,以实践之力赴传承之约

实践团走进石景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公益讲解员志愿者的身份,同几位小小非遗讲解员与35项非遗瑰宝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游客们说道:“非遗不是静止的展品,而是需要被‘听见’‘看见’‘触摸到’的活态文化。而讲解与传播,正是让这份文化生命力延续的桥梁。”只有无数青年都积极投身于这项事业,非遗文化才能历久弥新。

▲图为实践团于石景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图注

传承非遗,关键在于记录并传递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实践团用年轻视角让更多人理解非遗的内涵,为传统技艺的延续注入了更多新的可能。 (北方工业大学新韵非遗文化传承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萧妤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