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小队的河田镇七日——用脚步丈量田埂,以文创点亮乡村

发布时间:2025-09-01 16: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清仪   阅读 5.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9月1日讯 (通讯员 王清仪)这个夏天,一支来自深圳大学金融科技学院的“粤创FinTech”三下乡突击队深入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河田镇,开展了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面对当地优质农产品面临的销售渠道单一狭窄、品牌影响力薄弱与滞销风险等难题,队员们充分发挥数据分析、AI运用等专业能力优势,通过“深度调研+科技赋能+数字化传播”的实践动线,聚焦产业振兴,探索农产品的“破圈”之路。

图为粤创FinTech队于圳口村民委员会

深入一线,把脉产业真问题

实践伊始,小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地毯式”产业调研。队员们先后走访了圳口村民委员会、陆河县果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并与太空莲种植农户、集市商贩和集市消费者进行了广泛交流。

▲图为粤创FinTech队前往当地集市进行农产品销售情况调研

图为粤创FinTech突击队前往河田镇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进行实地参访

通过深度访谈与实地走访,队员们精确把准了当地农业的“喜”与“忧”:喜的是水果莲、青梅、阳光玫瑰葡萄等农产品品质优良,质量上乘;“忧”的则是普遍存在的“看天吃饭”、深加工不足、品牌溢价低等发展瓶颈。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与果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不约而同说起的一句“品质是最后也是最好的宣传”,阐述着当地农产品普遍的品质坚守。而基地负责人提起“小农户按成本价售卖低价冲击”眉间露出的担忧,无疑揭示了产业现实的严峻。

图为粤创FinTech队与陆河县果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

学科赋能,科技与文化双翼齐飞

基于扎实的产业调研与当地民俗的文化采风,团队决定采取“文化创意+AI赋能”的融合路径,打造文创IP破局。

旨在设计“能破圈”的农产品IP形象,队员们采用稻米白、莲雾绿、玉米黄三种自然纯色,将香米、太空莲及玉米化作俏皮可爱的“田埂小当家”,传递”豆花香米,粒粒生金”的关怀温度。

图为粤创FinTech队设计的文创周边产品

同时,突击队深度挖掘青梅背后“驿寄梅花”的古典浪漫,通过浸香创造多感官融合体验,创新打造出“驿梅流芳·顺遂香随”流苏挂件文创产品。这个“有温度、有故事、有香气”的艺术品,极大拓展了农产品的消费场景,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升级尝试。

直播助农,数字化销售初试锋芒

实践尾声,队员们将成果落地于一场精心准备的助农带货直播。虽然首次尝试略显青涩,但1小时内观看超百人次、销售额突破200元的成绩依然令人鼓舞。数据分析发现,当主播现场试吃并深入介绍原料种植、纯人工采摘与天然加工工艺时,观众互动、停留时间与购买意愿显著增加。“真实的产品体验和透明的供应链信息显著提升了消费者信任,”队员在复盘时写道,“这为我们未来的助农方向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和经验。”

图为粤创FinTech队于陆河县果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助农直播

据悉,团队在离开当地前与镇政府座谈,提出农产品振兴破局路径,探讨“文创IP+数字化传播”的持续性发展模式,并将此次实践的访谈记录、调研报告及文创设计成果整理成册,移交当地政府与合作企业,为河田镇的农产品品牌化、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持续性的智力支持。

图为粤创FinTech队于河田镇人民政府与相关负责人座谈

此次实践不仅是高校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尝试,更是“产学研用”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成功探索。

撰文 | 王清仪

图片 | 粤创FinTech队全体队员

审核| 粤创FinTech队全体队员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清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