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7月28日,为深入了解中原地区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传承红色精神,郑州大学“赤心永继英烈志,青春力行中原魂”社会实践队赴河南省郑州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期间,队员们先后走进郑州烈士陵园、中原英烈纪念馆以及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追寻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绿茵之下忠骨长眠,剑柄之上精神永辉
来到郑州烈士陵园,革命先烈纪念碑便如一把插入祖国大地的利剑的剑柄般矗立在队员们眼前。郑州烈士陵园中,无数为中国革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长眠于松柏草坪之间,他们的肉身虽早已在战争的摧残下溃烂,但他们的精神永远与所有为保卫中原、解放中原而牺牲的烈士一同闪耀在革命先烈纪念碑之上。烈士们的墓碑前,队员们无不肃然起敬,自觉深鞠一躬之后仔细了解烈士事迹,缅怀革命先烈。
据工作人员讲解,共136名烈士在此安葬,其中,队员们在吉鸿昌烈士的墓碑前驻足良久。看着他没有精雕细琢,仅素石为碑的坟墓,队员们脑海中一直回荡着“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豪言。墓园旁,潺潺的小溪流淌着人民的幸福,风雅的亭轩镌刻着烈士的事迹,队员们细心阅读每一段文字,感悟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图为队员向革命先烈纪念碑敬礼
大河中原忠魂永铸,英烈长存浩气长歌
中原英烈纪念馆内,队员们按序参观了“风起云涌”、“星火燎原”、“砥柱中原”、“逐鹿中原”四个展厅,通过文字、图像、雕塑以及文物深入了解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中原地区革命先烈的事迹,感悟不畏艰难险阻,向死而生的红色精神。砥柱中原展厅中,狼牙山五壮士的雕塑让实践队印象颇深,讲解员向队员们阐述了葛振林老先生的回忆,回忆中,马宝玉班长说到:“我和葛振林是共产党员,其他的同志和我们一样,不要投降,不要当亡国奴”,随后五人先后跳入悬崖,直面死亡。听到此处,队员们或攥紧拳头,或泛起泪花,沉浸在战士们英勇就义,为理想而至死不渝的伟大精神中。
值得一提的是,参观过程中,一名身着礼服,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闯入了队员们的视野中,队员们与她交流学习心得,共同体会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在相互分享感悟中,实践队意识到,只有将爱国主义精神埋藏在稚嫩的土壤之中,才能长出庇护中华大地的绿荫,使红色精神流淌在民族的血液里,将红色精神刻进民族的基因中。
图为狼牙山五壮士雕塑
烽火豫西铭记峥嵘,红色堡垒薪火不息
在位于豫西的郑州新密市田种湾村,实践队走进藏于伏羲山幽静的山坳之间,隐于苍葱翠柏的掩映之中的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参观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部队旧址。在这里,队员们学习了虎将皮定均的英勇事迹,走进抗日战士们在战时所生活的房间,重温那段艰苦的峥嵘岁月。实践队还走访当地村民,聆听这些“编外讲解员”讲述抗战故事,他们的语言质朴平淡,却有震撼心灵的力量,也让那段历史更加鲜活。“当年八路军来到村子里,和我们亲如一家,帮助我们种地、打水,还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村中一位老奶奶说到“这就叫军民鱼水情啊。”
此外,队员们留意到,纪念园似乎与村庄融为了一体,村民们开垦纪念园的荒地,在八路军曾生活的院子里种些蔬菜,同时又避免损坏抗日遗址,将抗日先遣队旧址打理的十分干净。队员余梦馨表示“这就是历史记忆的‘活态‘传承吧。”
图为皮定均将军工作旧址
图为村民在纪念园中种植的蔬菜
参观活动在庄重肃穆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此次中原之行,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回顾,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爱国主义教育。队员们通过追寻红色足迹,聆听英勇事迹,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与无畏牺牲。所有队员一致表示,必将赓续红色血脉,将缅怀追思的心潮澎湃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坚实力量,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灿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