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文学院学子三下乡:攀枝抱榴酿共富

发布时间:2025-09-01 15: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李烨   阅读 2.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日讯(通讯员 赵李烨)七月的麻陇,群山叠翠,彝歌悠扬。为深入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指示,探寻民族地区共富密码,攀枝花学院文学院“青春攀大,共富有我”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攀枝抱榴语同心”文化调研实践队,于7月1日抵米易县麻陇彝族中心村,开启了一场以“醉美麻陇,舞动彝乡”为核心产业振兴深度调研。

图为何明元乡长带领团队成员参观麻陇彝族特色博物馆。万梦茜 供图

文脉筑基:千年彝韵焕发新生机

文化是麻陇共富征程上最深厚的基石。7月1日,在米易县麻陇彝族中心村党委副书记、乡长何明元的引导下,实践团首站探访了米易县唯一的彝族文化展览馆。这座2019年建成的展馆,珍藏了服饰、银饰、生产生活器具、毕摩文化等千余件藏品,无声诉说着彝族悠久的历史与智慧。

“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这些文化瑰宝,更要让它们‘活’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何明元乡长向实践团成员介绍。这份守护与活化,在麻陇原创歌曲《姆陇谣》的悠扬旋律中,在荣获四川省百姓广场舞大赛一等奖的原创舞蹈《舞动彝乡》的矫健身姿里,得到了生动诠释。一年四季,麻陇以“樱花节”、“妞妞桃节”、火把节、“彝族年”四大节庆为轴心,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吸引八方来客的磁石。文化赋能,成为麻陇撬动共富的坚实支点。

文旅融合:点靓彝乡风情

文化是魂,山水为形。依托得天独厚的高海拔生态与纯净山水资源,麻陇乡深挖潜力,精心绘制全域旅游新图景。实践团成员在何明元的讲解下,被展览出的麻陇“百里樱花长廊”图景、“黄草坪漂流基地”春水清冽的活力以及“团山堡传统村落”的古朴深深吸引。何明元乡长强调,这些特色资源是麻陇的宝贵财富,“我们正努力将它们串珠成链,让游客来了能沉浸式体验彝家风情,感受麻陇的四季之美”。文旅融合,正让彝乡的绿水青山加速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金山银山。

图为吉余母加主任带领团队成员参观大棚种植。万梦茜 供图

技术赋能:沃土结出“共富果”

文化底蕴最终要落脚于产业兴旺、百姓增收。麻陇人深谙此道,将文化基因注入田间地头、酿缸灶台,打造出独具风味的“麻陇臻品”。

科技兴农,“轨道车”驶出番茄致富路。7月2日,在麻陇彝族乡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吉余母加的引导下,实践团细致地参观了解麻陇果蔬种植优势。走进一排排现代化温室大棚内,番茄长势喜人。在团山堡的现代化大棚里,实践团见证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番茄挂满枝头,水质优质的高山清泉通过精密灌溉渠实现滴灌滋养。更令人瞩目的是棚内架设的轻便轨道系统。“这叫‘轨道滑动采摘系统’,工人推着小车就能高效完成采摘运输,省力又提质增效。”吉余母加主任现场讲解。这种融合生态优势与科技智慧的采摘模式,是麻陇农业深度转型升级的缩影,保障了番茄的优质高产与稳定增收。

实践团成员胡莉表示:“这里刷新了我的认知,深山古村的农业发展令人震撼!”这种融合了自然馈赠与科技智慧的采摘模式,正是麻陇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缩影

文化赋名,“妞妞桃”承载彝乡深情。特色水果油桃被赋予彝语“妞妞”的温情名字,成为“妞妞桃”品牌。每年五月举办的“妞妞桃采摘节”,不仅是一场农事盛会,更是彝族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巧妙嫁接。实践团成员采访到何明元乡长,他坦言近年市场波动的确给油桃的销售带来挑战,但麻陇人依然坚守品质与文化内涵。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富贵酒坊。万梦茜 供图

匠心酿造:“麻陇味道”香飘万里

特色产业的画卷上,麻陇人用匠心描绘出更为醇厚的篇章。7月2日,在吉余母加主任的陪同下,实践团深入当地特色工厂——麻陇富贵酒坊,探访深山酿缸走向全国市场的共富密码。酒坊创始人侯付贵带领大家进入酿造核心区。蒸汽升腾中,金黄的玉米粒在特制容器内翻腾,酒厂师傅一丝不苟地演示着“三蒸三晒”的独门工艺,旁边的师傅还自豪地介绍他们的“麻粮液”:“这是我们麻陇的五粮液!”言语间充满对传统酿造技艺的自信与珍视。品鉴环节,老板候付贵重点推介了创新产品奶桑酒:“这是选用我们麻陇独有的那棵600多年树龄的奶桑古树果实,结合独家泡制技术,桑葚果香与乳清甘甜交融,才成就了这48°的独特风味。”

实践团队也受邀品尝了奶桑酒,带队老师感叹道:“桑酿臻品,只此一家。”

这份匠心,同样体现在对本土风物的精耕细作上。麻陇人巧妙包装推出“彝果”、“彝酒”、“彝猪”、“彝餐”等系列品牌。特色美食如坨坨肉、坨坨鸡、烤乳猪、酸汤等,被凝练为“麻陇十大臻品”。土生土长的猪被赋予“彝乡阿黑猪”的文化身份,山林间的鸡则命名为“麻陇五黑鸡”。这些带着鲜明民族印记的品牌,逐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我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团队走进麻陇,了解麻陇,一起合作创新,打造更多“醉美麻陇”文创、文旅特色。”吉余母加主任表示。(通讯员 赵李烨)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林熠 供图

同心共美:文化铸魂铺就共富路

短短数日的麻陇之行,“攀枝抱榴语同心”实践团触摸到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强劲跳动的脉搏。从文化展览馆的古老回响到团山堡的科技新绿,从富贵酒坊的匠心氤氲到“妞妞桃”蕴含的深情,麻陇人将对家园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深深融入产业的每一个环节。他们深挖文化沃土,珍视自然馈赠,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共富共美”之花。

这趟探寻之旅,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麻陇的答卷清晰表明: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各民族同胞既是命运与共的同行者,也是彼此智慧与力量的源泉。当独特的民族文化与现代产业理念、科技创新深度交融,当“醉美麻陇”的品牌愈发响亮,一个环境优美、产业兴旺、人心凝聚、文化繁荣的彝乡新图景,便在大山深处璀璨绽放,也为全体人民奔赴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注入了澎湃而温暖的麻陇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李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