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曹妍敏 王靖升 张济时)聚焦基层法治需求,传递法律惠民温度。近日,“法韵悠长,情系社区”普法实践队走进社区开展普法惠民活动,成为社区里一道亮眼的 “法治风景线”。实践队队员化身 “普法宣传员”,针对老年人防诈骗、青少年法治教育、物业纠纷处理等常见问题,通过前期调查,互动问答、情景演示等形式,把专业法律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 “生活指南”,助力提升居民法治意识与维权能力。
普法访谈答
大学生普法实践队聚焦社区法治建设,开展深度调研与实践活动。实践伊始,团队以社区事务公示栏为切入点,这里集中呈现 “扫黄打非” 职责、基层法治建设制度等内容 。队员们实地访谈社区工作者,梳理制度背后法治实践逻辑,明晰 “扫黄打非”、食品安全监管对居民权益保障的价值,精准洞察居民法律需求;同时面向居民问卷调研,围绕公示栏法律规范、邻里矛盾等权益纠纷场景,收集 “法律困惑清单”,为后续普法答疑、定制宣讲夯实基础,让普法接社区地气。
图为实践队员与社区工作人员详细了解社区法治工作
实践队还走进东丽区名都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融入基层治理场景。工作人员与社区工作者并肩,围绕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法治需求交流,从日常矛盾调解到普法宣传规划,将尊法守法理念融入社区治理。此次社区法律调查,多维度洞察居民法律认知、信息获取习惯与核心需求,为精准普法和法律服务奠基,助力提升居民法治素养,推动形成尊法守法用法社区氛围,以实际行动构建基层法治保障网。
民法身边讲
2025年7月,中国民航大学实践队开展“民法典进社区,守护美好生活”主题宣讲。前期,队员深入社区调研,聚焦居民法律认知与需求,从物权编、婚姻家庭编切入,精准规划普法方向 。宣讲时,以小区车位归属、电梯广告收益等生活案例,解读物权编对居民权益的保障;借社区真实家庭纠纷,阐释婚姻家庭编中财产、公序良俗等规定,让法条“活”起来。
图为实践队员在社区开展法治宣传讲座
活动中,实践队与社区联动宣传,吸引居民参与。宣讲后,队员答疑解惑,用专业知识为居民排忧。此次实践,既让民法典贴近群众生活,提升居民法治意识与维权能力,又锻炼了大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本领,以青春行动为基层法治建设注入活力,推动法治理念融入社区日常。
志愿护家园
在社区基层服务行动中,志愿者们化身“粉刷匠”与“普法员” 。粉刷环节,志愿者身着红马甲,有序分工,先擦拭公共区域木质长椅的灰尘污渍,再调制涂料认真涂抹。队伍里有长者也有年轻人,弯腰劳作让陈旧长椅焕新,成为居民休憩温馨角落,为社区环境添活力 。普法时,志愿者借居民休憩间隙,结合案例普及防诈技巧、邻里纠纷解决途径等法律知识,用通俗语言送法上门。居民围聚聆听、互动交流,法治意识得以增强,学会用法律维权。
图为实践队员在社区开展志愿粉刷服务
此次活动将实践与知识融合,传递志愿精神和法治理念。志愿者以行动证明,人人可成社区与法治建设参与者。未来这类服务持续开展,凝聚社区力量,让志愿之花常开、法治观念深植,绘就社区幸福和谐画卷,赋予家园“颜值”与“法治温度” ,续写基层服务温暖故事,助力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园。
结语
从普法调研的细致深耕,到民法典宣讲的生动诠释,再到志愿行动的温暖践行,中国民航大学“法韵悠长,情系社区”普法实践队以青春之力,在社区法治建设的土壤里播撒希望。每一次访谈、每一场宣讲、每一回服务,都让法律的种子在居民心中扎根。未来,愿这份法治热忱持续传递,汇聚更多社会力量,让法治阳光照亮社区每个角落,携手绘就“法安民生、志愿同行”的美好长卷,让基层治理因法治更有序,让社区家园因志愿更温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靖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