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影述四方”社会实践团学习并传承皮影文化

发布时间:2025-09-01 14:14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2.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唐山皮影戏以其精美的驴皮雕刻艺术、韵味独特的乐亭影调戏腔和精湛的操纵技艺,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但仍然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观众群体萎缩等多重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团队将通过实地调研,学习皮影戏的制作工艺与表演技艺,探索传统非遗的创新性发展。

8月25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影述四方”社会实践团全员集合,并为后续两天的学习做了充足的准备,团队成员都希望能够满载而归,并将学到的技能传授给小朋友们。

实地探索,学习皮影文化

8月26日,“影述四方”社会实践团来到了河北省唐山市王秀明皮影传承工作室,我们拜访了河北省省级皮影戏传承人——王秀明老师。

图 1队长与王秀明老师合影

王秀明老师在关于做皮影作品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她向我们介绍了制作皮影的八大步骤,分别是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上色,固色,缀结。她耐心地带着我们一步一步按照步骤完成整个制作流程,其中最具有特点的过程就是镂刻和上色这两个步骤,对于手艺人的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制作过程的不易。

图 2王老师亲自教东秦学子做皮影

亲身体验,感悟皮影之美

次日,我们实践团又来到老师工作室学习制作皮影技术。王老师让我们试着亲自完成一个皮影作品,我们刚开始的手法非常生疏,前期步骤就弄了特别长时间。但是我们实践团成员都不想浪费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所以我们相互鼓励,不断请教老师,最终做出了我们自己的皮影作品。

图 3团队成员尝试做皮影

最后老师告诉我们,能够让她一直坚持传承皮影文化的原因就是热爱!皮影戏能够给她带来强烈的情绪价值,她觉得能够从事自己喜爱的行业是件很难得的事情。

收获满满,传授皮影知识

在唐山的这两天我们收获满满。我们团队在王秀明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到了正宗的唐山皮影戏。但是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皮影文化,而是要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将正宗的皮影文化传递给孩子们。所以我们决定返回秦皇岛,将习得的皮影知识传授给祖国的花朵,为我国非遗传承事业做出更多力所能及的贡献。

图 4团队成员的皮影作品

结束两天的唐山皮影戏学习之旅后,“影述四方”社会实践团带着满满的感悟与收获,在8月28日返回秦皇岛,并为29日的皮影文化推广活动做准备。

8月29日,实践团走进秦皇岛市在水一方社区,举办了一场题为“执皮影长卷,承千载遗风”的皮影文化推广活动。

图 5“影述四方”社会实践团走进社区

自编自演,传递皮影魅力

实践团成员提前剪裁牛皮、打磨竹签,自编自演《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与《哪吒闹海》“龙宫斗敖丙”两段经典皮影短剧。幕布亮起,孙悟空金箍棒翻飞、白骨精瞬间易容,哪吒脚踏风火轮、混天绫搅动东海,灯光将透雕牛皮染成流动的火焰。孩子们围坐台前,目不转睛,小拳头攥得紧紧的;每到高潮处,惊叹声此起彼伏,仿佛自己也跃入光影之中。他们围着幕布探头探脑,跃跃欲试,争着摸一摸“筋斗云”与“乾坤圈”,在光影交错间真切感受到皮影文化的恒久魅力。观看完皮影戏后,一些小朋友表示想要学习制作皮影作品,这也正是我们举办活动的目的和初衷。

亲力亲为,教授皮影制作

首先,实践团队长王鑫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孩子们梳理皮影戏的发展脉络,讲述皮影戏在唐宋时期的兴盛、清代的广泛传播,让孩子们了解这门古老艺术跨越千年的传承故事。

图 6实践团成员教孩子们制作皮影作品

然后,实践团成员们将提前准备好的彩笔、纸板等材料分发给小朋友们,并且分步指导小朋友们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制作简易皮影,孩子们专注投入,用颜料赋予影人鲜活色彩,亲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皮影作品。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耐心答疑,让孩子们在实践里感受传统技艺的精巧。

制作完成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皮影,在实践团成员搭建的简易皮影戏台上进行表演。他们一边操纵着皮影,一边模仿着戏中的角色对话,虽然表演略显稚嫩,但那份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却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台下的小观众们也看得津津有味,纷纷为台上的小伙伴们鼓掌加油。

图 7孩子们用亲自做的皮影作品表演

越来越好,展望皮影未来

当孩子们的小手握住制作皮影的工具,他们便从文化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这种参与,让非遗走出了历史的典籍,诠释了传承的真谛——让古老艺术在当代生活中找到新的生长点。

图 8孩子们的皮影作品

实践团举办的活动不仅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的种子,也让大学生团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不仅是非遗的倾听者和学习者,更应该成为积极的传播者与启蒙人。正如团队负责人所说:“我们希望皮影不只是一件摆在博物馆里的遗产,而是活在一代代人手中的光芒。”

这场跨越城际、连接代际的实践,不仅深化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认同,也展现了青年一代在文化传承中的担当与创意。我们用手中的皮影和心中的热忱,传递着一个清晰的信号:非遗的未来,正在被更多年轻人握在手中! 

供稿: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济学院“影述四方”社会实践团 韩兆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