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至8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赴新疆托克逊县实践团完成了科技支农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的枣树坐果剂技术,针对当地红枣产业坐果率低的难题,系统开展了枣树坐果剂技术的推广应用与田间示范。在极端干旱和高温条件下,团队通过系统性田间试验,为提升托克逊红枣产业的品质与效益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图为实践团队在实践地合照
实践团在博斯坦镇红枣标准化示范园举办技术培训会,王森教授为当地林果技术人员及枣农讲解坐果剂使用方法、花果期管理要点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等。中国林学会副秘书长沈瑾兰、中国林学会国际部主任郭文霞一同出席培训。团队还针对农户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与技术指导。
▲图为博斯坦镇红枣标准化示范园举办技术培训会现场图
在指导老师王森与范艳霞的带领下,实践团队于托克逊县博斯坦镇、伊拉湖镇及郭勒布依乡共计1166亩枣园中,系统开展了多点田间试验。通过设立科学对照区,在五个试验点进行坐果率数据统计,严格执行标准化田间管理,并在高温环境下完成系统数据采集。后续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撰写实验报告。初步结果表明,喷施坐果剂的枣树坐果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证明该技术可有效应对当地红枣产业的关键问题。
▲图为团队成员在三乡镇实地调查图 本次实践不仅为托克逊红枣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科学依据,还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技术应用模式。团队所验证的低风险、高适配性技术路径,为气候相似地区的农业升级提供了实践参考,推动了干早地 区经济林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协同创新。
▲图为部分团队成员合照图
通过此次实践,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高校科技报国、服务社会的深厚情怀,为科技成果在边疆地区的转化落地提供了有效的“林科大方案”,为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民族地区共同繁荣作出了应有贡献。
撰文|付瀚钰
图片|蔡震霆
审核|范艳霞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付瀚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