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西咸新区开展“互助式养老”主题调研

发布时间:2025-09-01 17: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钰鑫 张艺馨 毛淑漪 孙雨辰   阅读 3.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本报讯(通讯员:毛淑漪)7月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前往西咸新区开展 “互助式养老”主题调研。团队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余澍副教授带队,将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志愿服务等形式,系统考察当地农村互助养老的组织生成机制及运行过程,为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收集一手资料。

调研首日,团队来到位于咸阳市泾阳县的太平镇和魏村,深入了解当地养老服务现状。在太平镇,团队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展开座谈。据工作人员介绍,太平镇全镇3万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20%,约6000人,是典型的老龄化乡镇。全镇现有养老院床位30张,仅能满足20余人入住,配餐中心每日为100余名老人送餐,每月200元的餐费叠加政府与企业补贴后,实现了低价普惠。座谈会上,团队成员围绕太平镇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不足、人才短缺、老人入住养老院意愿低等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

图为调研团队参观养老院


看到同学们新鲜的面孔和精彩的发言,当地工作人员备受鼓舞,“同学们的到来为我们开展养老服务提供了很多崭新的视角和方案,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年轻人关注社会、关注基层的蓬勃力量,相信随着后备军不断加入,中国的养老事业会越做越好。”工作人员说。

随后,调研团队来到魏村村级养老院。据养老院负责人介绍,魏村1700人中60岁以上老人有200人,助餐服务由镇配餐中心统一配送,每日覆盖10余人。养老院配餐中心的志愿者王娟说:“低保户、残疾老人还能享受费用减免,我们5名妇女志愿者轮流负责打饭、陪老人聊天,虽然辛苦但心里踏实。”在养老院工作人员的协调下,调研团队当起了志愿者,一起打扫养老院卫生,为老人打扫房间,整理生活用品。随后,团队成员一边陪老人们聊天、下棋、打牌,一边开展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当地养老服务的看法。

图为工作人员为调研团队讲解养老院概况

“助餐服务解决了吃饭难题,但要是能增加康复理疗就更好了。”82岁的王大爷握着调研队员的手说。他患有慢性关节炎,日常需要按摩缓解疼痛,但村里暂未配备相关设备。“以前不知道政府对养老院还有建设补贴,听你们讲了才明白!”村民陈奶奶拿着政策手册仔细阅读。团队通过发放手册、现场讲解等方式,向村民宣传国家“十四五”老龄事业规划及西咸新区养老服务实施方案,重点解读村级互助幸福院建设补贴、高龄津贴申领等政策。

魏村党支部书记刘超选在访谈中坦言:“目前最大的困难是资金和人手。养老院的设施维护、志愿者补贴都需要钱,专业护理人员更是招不来、留不住。”工作人员则分享了运营细节:“入住的老人多患有基础病,我们2名护工根本照顾不过来,夜里常常睡不安稳。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养老事业,帮我们分担压力。”

通过此次调研,同学们对农村养老现状有了更为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服务基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决心。项目负责人张艺馨指出,“本次调研是‘农村互助养老’系列研究的重要环节,团队将对调查结果进行实证分析,提炼农村互助式养老组织的生成机制与运营逻辑。”指导老师余澍表示:“调研成果将为破解农村养老资源不足、服务单一等问题提供实践参考,助力构建‘政府引导+社区搭台+邻里互助’的可持续养老模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钰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