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1日讯(通讯员 张怡萍、颜心远) 江水潺潺,浸润着客乡土地的温润;稻浪翻涌,铺展出乡村振兴的生机。8月23日,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韵兴乡”大学生突击队成员携画笔与问卷,深入肇庆市封开县白垢镇这片岭南乡村腹地,以墙绘勾勒乡土记忆、用调研献策乡村振兴、凭创意赋能农业发展。在这片“客韵沃土”上,他们用行动在“百千万工程”的实践图景中写下青春注脚,为岭南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团队全体成员与指导老师到达肇庆市封开县白垢镇人民政府
青春执笔,绘就客韵乡梦长卷
为让墙绘既承载本土文化,又传递团队“青春添彩绘乡梦”的理念,实践团成员在创作前便开启了对当地文化的深度挖掘。据悉,白垢镇曾是岭南古驿道的重要节点,见证了古代中原与岭南的文化交融,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基于此,实践团成员最终确定“生态底色、文化亮色、农业暖色”三大创作方向,力求最终作品能“讲出白垢故事,彰显白垢文韵”。创作期间,墙绘组成员也邀请到当地孩童进行体验,共同用画笔描摹出青年学子心中最美的白垢胜景。
▲图为墙绘绘制过程全景图
墙绘创作分为两处区域同步进行,一处传来与当地孩童共同互动的欢声笑语:“小朋友,你看我们画的这处飞檐,你知道这是哪里吗?”队员蹲下身问正准备为画中建筑上色的小女孩。“我知道,是龙圣庙!奶奶还带我去那逛过庙会呢!”女孩指着画中轮廓兴奋地回应道。在绘制贺江“几”字湾与村民垂钓的收获时,一名手上沾满颜料的小男孩举着手朝队员们分享道:“姐姐,我和爸爸也在江边钓到过大鱼!”见男孩喜笑颜开,队员们便让孩子们用不同颜色在箩筐中画下形态各异的、来自山水间的“礼赠”,共同分享这份“丰收”的喜悦。而另一处,团队成员则正专注地绘制着以白垢特色坚果为“主角”的自然风光。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孩童互动场景
经多方协作,原本斑驳的围墙蜕变为近百平方米的“客韵乡梦长卷”,墙上的每一抹色彩都凝结着青春与乡土的共鸣。这场别开生面的墙绘活动,不仅美化了乡村,更以美育的方式激发了地方活力,让当地孩童在色彩中读懂家乡、让文化在互动中代代传承。
▲图为团队成员在绘制墙绘
丹青播彩,点亮美育希望课堂
传递色彩原理,唤醒艺术感知。在墙绘过程中,参与体验的孩童对靓丽的色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团队成员们便顺势开展了一堂别出心裁的美育课,希望通过具象化体验,让抽象的美术知识在与乡土生活联结的过程中走出课本。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美育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
队员们在墙绘旁铺开画纸,摆出红黄蓝三色颜料并把孩子们聚集在一起,绘声绘色地说道:“刚刚我们一起用不同的色彩勾勒出了家乡的美景,那么大家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么来的吗?”面对提问,孩子们分别提出了自己有趣的见解。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团队成员为孩子们讲解了色彩三原色的奥秘,并引导孩子们用双手分别蘸上单色颜料,首先在纸上按出单色掌印,随后与同伴们掌心相触,体验三原色间的互相晕染与融合,最后共同完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掌印丹青图”。亲手揭开三原色搭配的奥秘后,团队成员又带领孩子们利用所调配出的色彩进行专属草帽的绘制,他们笔下充满童趣的图案,成功点亮了这个多彩的夏天。
▲图为续岭村孩童与其绘制的专属草帽合影留念
当抽象的三原色知识通过手掌的温度变得鲜活可感,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色彩搭配的规律,更在心中种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艺术源于生活”,这种贴近乡土的美育,让艺术感知与家乡情结在这片土地上一同生根。
▲图为团队成员在村小周围开展美育课堂
步履深耕,探寻沃土振兴密码
只有踩实这片“客韵沃土”,才能摸清乡村真正的需求。在墙绘创作的同时,实践团调研组的成员为探寻“百千万工程”在基层的落地密码,将“客韵沃土育青苗”的初心融入调研工作,穿梭于白垢镇的村落田间,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实践轨迹。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白垢镇“百千万工程”宣传长廊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聚焦白垢镇“百千万工程”政策措施,探查农业、教育、红色资源现状,走访基地、校园、遗迹,评估农业、建设、文化振兴成效,识别出人才匹配、实践持续性、多方协作等多方挑战,提出优化人才机制、构建长效实践模式、强化协同合作等对策……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长者进行座谈调研
经梳理分析,这份详实的白垢镇“百千万工程”调研成果得到了清晰的呈现,它既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实践脉络,更给出破题解难的精准路径,同时也为同类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参考。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调研白垢镇“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
创意赋能,谱写百年茶乡新章
云雾缭绕、沃土含润,海拔近千米的麒麟山横贯于白垢镇东南部,孕育出当地特色名茶“麒麟文章茶”。基于对当地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实地调研,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白垢镇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与饮茶习俗。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人文底蕴的滋养下,白垢镇所产出的麒麟文章茶馥郁芬芳、甘爽醇厚,成为当地一张举足轻重的农业名片。
▲图为白垢镇特色农产品麒麟文章茶
据此,实践团宣传组的成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打造了一款独具特色的麒麟文章茶IP形象。在设计过程中,团队成员以当地特色茶文化为精神内核,融合麒麟的祥瑞形象以及茶叶的鲜嫩特质进行创作,同时也以此衍生出IP形象的品牌故事,既凸显产品自然品质,又赋予其深厚文化内涵。
▲图为团队设计的麒麟文章茶新包装
经创意落地,麒麟文章茶的IP形象成为了沟通历史与现代的桥梁,这段跨越百年的茶文化历史与青年学子的创意互动,提升了当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与传播力,将以新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新生。
▲图为团队设计的麒麟文章茶IP形象图片
从用画笔和热情点燃乡村活力,到用专业和智慧助力乡村振兴,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韵兴乡”大学生突击队在这场与白垢镇的“双向奔赴”中,以专业素养践行青春使命,用青春力量在南粤大地上书写着“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篇章。
▲图为团队成员与绘制的墙绘合影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颜心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