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大学推普实践团先后走进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与那坡县龙合镇德合村,以 “推普筑梦,科艺赋能” 为主题,开展为期三天的普通话推广系列活动。实践团将普通话推广与民族文化传承、课堂教学、青年成长深度融合,用语言的力量为边疆地区发展注入新动能,绘就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图为广西大学推普实践团与学生在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前的合影。
8月24日,广西大学推普实践团与文艺小分队一道,携手那坡县龙合镇德合村的大、中、小学生走进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在当地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逐一驻足于承载边疆历史与民族记忆的展品前:从壮族传统服饰的刺绣纹样到边境地区的红色革命文物,师生们在聆听讲解中感受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为后续“推普 + 民族文化”活动筑牢认知根基。
▲图为讲解员为师生讲解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内的展品。
上午10时,推普活动在博物馆内正式开启。广西大学推普实践团成员首先发放调查问卷,细致摸排德合村学生的普通话应用现状;实践团成员鲜心雨结合基层学生语言特点,通俗地讲解教授平翘舌发音技巧,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础发音规律;在“四是四,十是十” 的绕口令比拼环节中,现场充满欢声笑语,学生们在趣味互动中主动纠正发音偏差,提升语言规范意识。
▲图为推普课堂上,学生们开展绕口令比拼。
离开博物馆后,广西大学推普实践团成员与学生们一同前往感驮岩,在这片承载着边疆文化记忆的土地上,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整齐嘹亮的歌声既有对祖国的深情告白,也饱含着用国家通用语言传递爱国情怀的坚定信念。
8月25日,广西大学推普实践团一行抵达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聚焦基层学校推普工作的“堵点”“难点”开展深度调研座谈。在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副校长许忠建的陪同下,广西大学推普实践团参观校园,实地察看教学场景,直观了解学校语言推广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
▲图为广西大学推普实践团与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老师共同就推普工作展开调研。
座谈会上,校方负责人详细介绍办学现状:该校2800 余名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高,部分学生来自中越边境地区。师资层面,193 名教师中仍有少部分老师未达到相应普通话标准,“受语言环境影响,部分教师平翘舌、前后鼻音区分困难,不标准的发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们的学习体验。”许忠建的分享,让实践团精准把握基层推普痛点:“希望能获得专业系统的普通话培训,帮助教师突破语言瓶颈。”
广西大学推普时间团成员许敏则从自身经历出发,他提到,2023-2024年期间,自己在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支教时,尝试开设了播音兴趣班,“没想到首招就吸引了 100 多名学生报名。” 许敏回忆道,课堂上除了基础发音训练,还会结合学生熟悉的壮族民间故事、边境红色事迹设计朗诵内容,“这样既能练发音,又能让他们感受到语言与文化的联结。”
▲图为现场师生一同观看许敏在该校支教期间开设播音兴趣班的纪录片。
许敏的分享引发在场师生共鸣,校方教师纷纷交流推普心得,双方围绕 “如何将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融入学生推普活动”“怎样建立校地长期教研机制” 等议题深入探讨,逐渐明晰合作方向,现场氛围热烈而务实。
▲图为赠书仪式。
“这次和中学一线教师面对面的交流让我收获很多。”广西大学推普实践团指导老师李朝珍感慨道,“通过今天的座谈,我们掌握了中学在师资培训、活动设计上的实际需求。未来可以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在推普资源共建、教师培训、学生活动等方面开展双方的合作。”
▲图为广西大学推普实践团与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老师在该校的合影。
8月26日,广西大学推普实践团到那坡县龙合镇德合村村部开展推普活动,为25名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们进行普通话培训。广西大学推普实践团成员武佳骏围绕大学生活场景展开教学,从新生自我介绍、课堂发言技巧到日常社交沟通,逐项讲解普通话实用技能;绕口令巩固、诗歌朗诵互动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强化发音规范;武佳骏还结合自身求学经历,细致阐述 “讲好普通话对拓宽大学社交圈、提升学习效率、助力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认清语言能力对个人成长的关键价值。
▲图为推普课堂。
“大学应不应该加入社团?”“怎样平衡好学习和生活?” 在普通话培训接近尾声时,参加活动的“准大学生”们不再拘谨,纷纷举手向实践团的学长学姐抛出关于大学生活的疑问。广西大学推普实践团的学长学姐结合自身经历予以回答。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一句句真诚的建议,让学生们频频点头,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培训课堂充满温情。
▲图为广西大学推普实践团成员解答“准大学生”们的问题。
据了解,推普活动期间,广西大学推普实践团累计收回有效问卷168份。问卷围绕当地居民的日常语言使用环境、普通话规范应用程度、语言学习需求等核心维度展开调研,精准掌握那坡县不同群体的普通话应用现状,全面梳理当前推普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与薄弱环节,为后续制定差异化、精准化的帮扶方案奠定坚实数据基础。
▲图为学生们现场填写关于“推普”的问卷。
此次广西大学推普实践团的边疆行动,创新探索了“推普+多元模式” —— 将民族文化传承融入语言推广,以基层调研破解推普难题,用精准帮扶助力青年成长。
▲图为广西大学推普实践团在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的合影。
广西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专职副主任胡立坤表示,未来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校地合作,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边疆地区乡村振兴的“沟通桥”与“发展桥”,用语言的光芒照亮边疆学子成长之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撰文 | 郑全
图片 | 郑全
审核 | 胡立坤 李朝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佳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