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31日讯(通讯员 余永红、江晓晗)湘中“红色家底”如何在保护利用中焕发新声?湘中红色故事如何以时代语言“圈粉”年轻一代?湘中红色根脉的传承纽带如何织就?近日,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实践团深入湖南新化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精心制作推出“红迹”系列微视频,以“微传播”汇聚青春力量,探索红色文化“活态”传承新路径。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当地年轻人进行访谈
为深度挖掘湘中红色富矿,实践团“扎”进历史现场,先后走访调研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新化旧址、罗盛教纪念馆、洋溪万人坑等地。基于扎实调研和详实史料,团队创新运用“人物深描”与“史实深掘”双线并进的创作手法,以“微切口”深挖历史细节,用“微镜头”创新叙事语态,生动刻画历史洪流中鲜活感人的个体形象,深刻诠释新化革命遗址承载的红色精神内核。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红二军团旧址对老党员进行采访
《红迹》系列微视频有机串联新化红色故事,多维还原新化红色历史发展脉络,以青年化阐释、青春化表达助力其有力“破圈”、广泛“出圈”、持续“扩圈”。《红迹・淬火成钢的青春》聚焦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的信仰抉择,引发跨越时空的青春共鸣;《红迹・教育兴国赤诚路》生动诠释“楚怡精神”职教救国理念,彰显教育图强的时代担当;《红迹・湘山柏下红星耀》创新呈现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弘扬新时代长征精神;《红迹・洋溪血史刻心魂》铭刻民族血泪史,发出勿忘国耻、捍卫和平的警世音。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新化档案馆进行调研取景
实践团创新提出“短视频+互动H5”的跨平台联动传播策略,以青年视角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用数字技术赋能红色基因传承,着力打造新化红色记忆“云端”空间。实践团负责人表示,团队将持续探索契合移动互联时代认知规律的“红色记忆活化新范式”,以主动之姿、创新之思,让红色薪火在“云端”绽放时代光芒,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晓晗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