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智法互联法耀民生突击队联合广州市海珠区龙凤街道党建办、团工委等多部门,在龙凤街道社区党建办开展线下活动,此次活动将两弹一星精神宣讲与法律知识普及相结合。作为 “百千万工程” 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居民深入了解两弹一星精神,传承和弘扬爱国奉献、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同时提升居民法律素养,推动形成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区氛围。内容融合:挖掘精神与法律的共通内核
在活动内容设计上,队员们以“两弹一星”精神中的爱国奉献、自力更生为核心主题,将其与法律知识中的国家安全、公民责任等板块相串联。例如在讲解《反间谍法》时,结合“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科学家们严守国家机密、抵御外部渗透的事迹,阐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让居民理解法律是保障国家发展、弘扬爱国精神的制度基础。
突击队队员们梳理法治建设历史脉络,将“两弹一星”事业发展历程与法律体系完善进程相结合。向居民展示从国家安全立法到科技保护法规的逐步健全,说明法律如何为“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工程提供保障,又如何随着时代发展不断适应新的国家安全需求,使居民认识到法律与国家发展的紧密关联。
图为社区实践时的合照。
形式创新:打造沉浸式融合体验
队员们将流动摊位进行分区展示,设置“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摊位和普法宣传摊位,形成互补互动的宣传格局。在“两弹一星”摊位,通过发放宣传卡通册、讲述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感人事迹,介绍研制艰难历程与国家意义;在普法摊位,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结合案例讲解条款、维权路径。居民在两个摊位间穿梭,自然地将精神感悟与法律认知相联系。
队员们设计“知识问答大闯关”互动游戏,题目涵盖“两弹一星”研制历程、科学家事迹、精神内涵以及普及的法律内容。如设置“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叫什么名字”“个人信息泄露如何维权”等题目,居民在答题过程中,既加深了对“两弹一星”历史的记忆,又掌握了法律维权知识。祖孙组队、亲子协作的答题场景,更促进了知识的代际传递,使精神与法治意识在家庭层面深入人心。
对象聚焦:以青少年为纽带实现双重启蒙
突击队队员们进行定制化内容设计,针对青少年群体,定制包含“两弹一星”精神宣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反间谍法》《数据安全法》普及的内容。围绕“两弹一星”研制的时代背景、重要历程、杰出人物等核心内容,以“钱学森等科学家为何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国”“两弹一星成功研制对国家有何意义”等青少年感兴趣的问题为切入点,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讲解,将抽象的精神内涵和法律条文转化为可感知的教育素材。
队员们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采用PPT讲解与知识问答相结合的方式,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在讲解过程中,鼓励青少年结合手册查找依据、分享自己的理解,突击队成员进行延伸讲解。这种互动式教学不仅激发了青少年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实现了精神培育与法治启蒙的双重目标。
延伸拓展:强化精神与法律的生活关联
突击队成员借助活动契机,对互动游戏中题目涉及的知识进行延伸讲解。在居民答对关于“两弹一星”和法律知识的问题后,进一步阐述“两弹一星”精神在当代的体现,以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例如,结合网络安全案例,讲解如何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保护个人信息,使居民认识到爱国奉献、自力更生的意识和法治意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突击队还建立了长效宣传机制。活动后,突击队成员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青年网站等渠道,制作推文、新闻稿和视频等一系列生动有趣、易于传播的内容,持续宣传“两弹一星”精神与法律知识。扩大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法律知识和精神内涵通过更吸引人的方式贴近群众生活、深入人民人心。
图为团队合照。
此次社区活动,“智法互联·法耀民生宣讲团”充分发挥“两弹一星 + 法治”特色,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做出积极贡献。通过活动,进一步提升公众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认识和理解,让更多人了解“两弹一星”的历史和意义,激发公众的爱国情感和奋斗精神,提高公众对核工业的敬畏之心,以法律守护核事业发展,推动核强国中国梦的进一步实现。未来,青年学子们将继续以青春之力,为法治社会建设与国家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石雨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