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赋新能,青春聚力百千万 ——华南师范大学沁夏瑞“合”实践团助力信宜钱排绘就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9-01 00:2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贾郑琪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9月1日讯(通讯员 赖宇晴“农文旅融合,不仅让村子美起来、产业活起来,更让村民的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在茂名信宜市钱排镇双合村,村党总支部书记李冠章面对华南师范大学沁夏瑞“合”实践团的成员们,道出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时值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作为校级重点立项队伍,华南师范大学沁夏瑞“合”实践团深入钱排镇,以澎湃的青春动能为源动力,精准注入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并通过智慧筑基、情怀育苗、调研把脉、传播扬名等多维赋能路径,奋力驱动乡村振兴。

图为沁夏瑞”合”实践团合影

一、数字赋能,育才固本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实践团深知智慧教育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7月,他们迎着“双百行动”的号角,带着前沿理念与实用技能走进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钱排镇第一中学,为80余名一线教师带来“及时雨”。此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培训聚焦平台实操,生动演示备课资源库调用、智能作业管理等核心功能,点燃了教师们借助数字技术提质增效的热情。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培训

“平台资源极大减轻了备课负担,更打开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新窗口!”一位拥有二十年教龄的物理老师由衷赞叹。语文罗老师、生物林老师等也充分肯定平台价值,同时结合一线实际,提出了增强资源地域适配性、深化专项功能培训、补足硬件短板等宝贵建议。这场“送培下乡”,不仅架起了教育数字化的桥梁,更彰显了青年学子以智慧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扎实步履。

二、教育赋能,培植新苗

教育服务不止于教师。实践团精心策划了为期五天的“绘梦沁夏·筑梦钱排”夏令营,为31名乡村孩子开启了一场融合“农”、“文”、“旅”的奇妙探索。

(一)农韵沁心田

孩子们走进绿水青山自然课堂,解密三华李作为“水土守护者”的生态智慧,认识竹子变“空气净化器”的奥秘。在“农产兴乡”课堂,小小“乡村品牌策划师”们脑洞大开,为家乡三华李设计名称、标识与口号的初体验,让产业振兴的种子悄然萌芽。

(二)文脉永流传

“钱排镇的故事”课堂带孩子们触摸历史根脉,惊叹于省级非遗“空中飞人”飘色的精妙,感受信宜竹编“挑一压一”的匠心。客家文化研习课上,稚嫩的童声学唱客家歌谣,祥云纹饰、春牛舞的魅力深深烙印心间。

图为孩子们亲身参与客家歌谣学唱

(三)旅趣拓视野:

“文旅宣传小能手”课堂妙趣横生。孩子们剖析爆款案例,从浙江共青团巧借《原神》到海南公安幽默普法,学习用新媒体讲好家乡故事。一颗颗童心被点燃,立志成为家乡美景、李乡美味的创意传播者。

五天营期,二十五节课程,七百余人次学生,知识在欢笑中传递,梦想在家乡的热土上生根发芽。

三、调研赋能,把脉良方

实践团成员调研的步履不停,深入田间地头、村舍企业,解码双合村农文旅融合的“幸福李”密码。

(一)产业强基,科技兴农

在钱排镇政府,陈剑冰主任详细介绍当地依托高海拔优势打造“银妃”三华李品牌,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延伸深加工产业链的实践。农技专家王红妹则聚焦种植技术培训与病虫害防治挑战,强调品种改良是关键突破点。

(二)文化铸魂,治理创新

双合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李冠章书记生动阐释“以农促旅、以文兴旅、以旅带农”的发展蓝图。从统一客家风貌民居到建设记忆馆、图书馆,从“春赏花、夏品果”节庆,到创新推出直升机观光项目,文化为旅游注入灵魂。更令人瞩目的是融入客家集体智慧的乡村治理创新——环环相扣的《村规民约》积分制与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挂钩,“德治规劝队”确保公约落地,实现“村民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干、村民管”。

(三)民宿引领,电商腾飞:

走访“李郷雅居”的李大富、凌启秀夫妇和“山水涧”老板李广德,揭示了村民的转型智慧。李大富“主业种李,副业民宿”的复合经营;李广德全心投入,以“工业品思维”打造“民宿+果园”联动模式及“家人式服务”,都是农文旅融合的鲜活样板。在双合电商中心,琳琅满目的三华李深加工产品和“抖音卖李人”黄彩蝶的故事,则展现了电商为产业插上的“云翅膀”。黄彩蝶旺季日销数百斤,坚信“品质做好了才有回头客”,道出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研

四、宣传赋能,展陈乡韵

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所长,以多维宣传矩阵为抓手,用镜头与文字交织的叙事张力讲透钱排故事。在内容创作端,精心打磨《一颗三华李,甜了一座城》宣传片,以三华李产业发展为主线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同步创作《山水双合旅游路线》全景宣传片,将李花胜景、客家风情、特色民宿与云端观光的复合魅力层层铺展。在传播渠道端,通过系列深度通讯稿件构建权威叙事,搭配新媒体平台高频推送形成传播涟漪,让钱排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好声音通过矩阵式传播持续扩散,吸引更多关注与资源流向这片希望的热土。

图为实践团成员用无人机拍摄宣传片

山水双合间,青春答卷写振兴。从智慧教育的星火播种,到乡村孩童的梦想点燃;从田间地头的深度把脉,到文旅资源的创意传播;从治理创新的经验总结,到电商助农的路径探索……华南师范大学沁夏瑞“合”实践团连续四年奔赴茂名市,该实践团依托华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基层治理决策咨询研究中心的平台优势与专业力量,精准聚焦当地发展需求,将队员在基层治理、文化产业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把文章写在南粤大地上。他们以“农文旅”融合为引擎,深入服务“百千万工程”的火热实践,不仅为钱排镇双合村的振兴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贡献了兼具创新性与实操性的“青春方案”,更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华师青年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伟大征程中的责任与担当。当青春与乡土深情相拥,山水双合的画卷,正因奋斗而愈发绚烂多彩!

撰稿|赖宇晴

图片|赖宇晴 肖祥鹏 黄安睿 周博文 黎毅灏

审核|叶紫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贾郑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5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