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31日讯(通讯员 骆静怡、刘芳瑞、解晓龙)7月6日,湖北工业大学青佑之光志愿服务团“智’艾’传薪,爱润童心”赴蕲春文化传承实践队,于蕲春县第六实验中学株林校区开展为期26天的“七彩假期”暑期实践活动。
这是青佑之光第五年与这片土地相遇,却也是第一次告别熟悉的小学课堂,走进中学的校园。当“老朋友”遇上“新故事”,未知的挑战里,藏着的是一场关于信任与成长的双向奔赴。
开班前一夜的教室检查场景,如今想来仍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推开七年级教室门的瞬间,斑驳的墙面与磨损的课桌上,密密麻麻爬满了各式涂鸦,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里,满是未加掩饰的躁动与叛逆的情绪,那一刻,团队里弥漫着一丝紧张——这些即将升入初中的孩子,会不会难以管教?直到报名那天,当孩子们带着羞涩的笑容,懵懂又好奇的眼神闯入我的镜头的时候,我的顾虑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图为开班仪式上,学生们认真听老师讲注意事项。骆静怡 供图
后来给这群六升七的孩子上兴趣课,他们认真听课的模样让人欣慰又感动。那些专注的眼神紧紧追随着讲台,当问题抛出时,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更让我心头一暖的是,他们不仅记得一周前讲过的知识点,连我开班时偶然提过的名字都牢牢记在心里。这份不掺杂质的认真,比任何精心设计的课堂环节都更让我动容。
讲解食品添加剂那节课,孩子们纷纷掏出兜里的零食,低着头对着配料表细细查看,叽叽喳喳的提问:“老师,这个是什么添加剂?”“为什么饮料里要加这么多东西呀?”看着他们眼里闪烁的求知光芒,我忽然真切地感受到,把专业知识带进他们的课堂,从来不是为了完成一份教学任务。在那些充满好奇的提问里,在他们认真探究的眼神中,我终于读懂了这件事真正的意义——原来教育的光芒,就藏在这些被点亮的瞬间里。
图为兴趣课上,老师请学生们分享他们发现的添加剂。张雪琴 供图
后期接手八二班的生物课,这帮平时总是叽叽喳喳,吵吵嚷嚷的的孩子,却不像我想得那般“散漫”。他们课上会认真完成我安排的笔记任务,课间检查时,个个都会把本子递得高高的,生怕我漏看。那些笔记工整细致,甚至有人手绘了神经元的图。他们还会在写自己的优点的时候,默默写下“运气好”——遇到了五个好老师。其实他们什么都懂,那些课堂上的调皮、看似漫不经心的瞬间,早已悄悄把我们都放进了心里。
临近离别那几天,孩子们的许多“反馈”都深深触动着我。聊起未来梦想时,有孩子眼睛亮晶晶地说:“我要做志愿者,像你们一样帮别人。”“我也想当一名支教老师!”还有孩子听完大学生活分享,认真地仰起脸:“我要考去你们学校,以后也来支教!”他们说这话时眼里闪着光,字字句句都裹着最纯粹的真诚。更让我心头一热的是九二班孩子的信,里面写着:“老师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让我看到了湖工大作为重点一本优秀的教育理念……我觉得有你们这么一群优秀的学生,湖工大干什么都会成功的!”看到这里的时候,感动和惊喜像潮水般涌上来。我们在这的 26 个日夜,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早已在他们心上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份被看见、被认可的温暖,让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最动人的答案。
图为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梦想。毛淑旋 供图
那些开班时躲着镜头的身影,后来会主动凑到镜头前,希望我能多给他们拍几张;那个以前见我害羞腼腆的小孩,后来会不舍地抱着我;那些曾记错我名字的孩子,后来会在回家时大声地向我告别;那个记得我随口提起姓名的女孩,最后和我说希望我明年还来;那个上课总是“不太乖”的小孩,后来因为不舍得和我们告别,想要偷偷离开……这些我看在眼里的变化,这群纯真可爱的孩子,大概会一直鲜明地留在我记忆里,久久不能忘记。
图为孩子们将和老师们告别,不舍地流泪。毛淑旋 供图
回望这段旅程,无论是课堂上的专注,还是镜头外的问候,都在诠释着教育最质朴的力量:它从不需要刻意的“教导”,而是以真诚换真诚,以尊重换尊重。那些课堂上高举的手,那些认真整理好的笔记,那些镜头里一闪而过的认真脸庞,都在告诉我:支教的意义,从来不止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用一份热忱唤醒另一份热忱,让善意与信任在彼此心间流转。而这份流转的温暖,终将成为跨越山海的光,照亮更多人与孩子们相遇的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文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