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助力中医药文化扎根基层,7月30日,南京中医药大学”虹”愿扬帆志愿团走进无锡市滨湖区荣巷社区,面向儿童开展了一场寓教于乐的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在社区土壤中播撒传承火种。
讲座启慧:童言探秘,初识百草
活动在孩子们期待的目光中拉开帷幕。实践团成员化身亲切的“岐黄小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场妙趣横生的中医药科普讲座。内容聚焦于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见中草药知识,从“妈妈煮的绿豆汤为什么能解暑”到“端午节门前的艾草有什么用”,用孩子们听得懂、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巧妙揭开中医药世界的一角。讲解语言生动活泼,辅以色彩明快的图片和趣味小问答,瞬间点燃了现场的热情。在轻松欢快的“一问一答”间,原本抽象的中药概念变得鲜活具体,孩子们对身边草木蕴含的智慧力量,悄然完成了从陌生到亲近的认知跨越,轻松推开了探索中医药宝库的第一扇门。
锤印留芳:艾香沁纸,草木成纹
实践环节,艾草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主角。在实践团成员细致耐心的示范下,孩子们瞬间化身为专注的“小小博物学家”。他们小心翼翼地挑选叶片完整的艾草,轻轻抚平后置于洁白的纸张上,再覆盖一层薄薄的保护布。接着,一双双稚嫩的小手执起木槌,屏息凝神,清脆而有节奏的“笃笃”声在活动室里此起彼伏。随着木槌的轻轻起落,覆盖的布面下,艾草那独特而清晰的叶脉轮廓、锯齿状的边缘纹理,如同魔法般逐渐显现、烙印在纸面上。与此同时,艾草特有的那股清冽、醒神的草本芳香也随着每一次敲击,悠悠地弥漫开来,萦绕在孩子们的指尖与鼻尖。孩子们沉浸于创造的乐趣,兴奋地展示各自独一无二的拓印作品,在动手实践中真切感知草木形态与药韵之美。
光影定格:笑语盈巷,薪火相传
活动尾声,实践团成员与意犹未尽的孩子们共同定格下充满收获与欢笑的珍贵大合照。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不仅记录了这个夏日的文化初遇,也预示着传承的序章。
本次荣巷之行,”虹”愿扬帆志愿团以“知识启迪+动手感知”的模式,成功将抽象的中医药智慧转化为孩子们可听、可触、可创的趣味体验。从讲座中闪烁的求知眼神,到拓印时专注的稚嫩脸庞,孩子们的热情回应正是文化认同悄然萌芽的见证。实践团不仅将中医药的清芬带入了寻常巷陌,更以实际行动响应了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的时代号召。他们深耕社区土壤,在童心中播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期待其伴随成长生根发芽,为赓续千年岐黄薪火、筑牢民族文化自信注入生生不息的青春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涵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