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苍梧骑迹新承团队赴梧州开展骑楼文化与市井生活调研

发布时间:2025-08-31 22: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范雨蕾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13月32日讯(通讯员 赵婧彤、范雨蕾、何晨菲)7月4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苍梧骑迹新承团队深入梧州骑楼街区,围绕当地摊位经济与骑楼文化保护展开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与摊贩交流,挖掘市井生活与文化传承的互动现状。

在梧州骑楼建筑聚集区,调研团队发现摊贩经营时间呈现明显规律:白天因高温少人,摊位多集中在傍晚至夜间营业,部分摊贩选择在“交警下班、城管未巡查”的时段灵活摆摊,形成独特的“错峰经营”模式。摊主“荔枝哥”向团队成员介绍:“这里白天太热,顾客少,我们一般下午五点后出摊,卖些水果蔬菜,周边村里的居民晚上散步时会来买。”

▲图为团队成员与梧州骑楼城npc交谈。谢心怡 供图

调研显示,该区域商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水果、蔬菜等日常消费品占比高,消费群体以本地居民为主。当被问及开店招商及租金问题时,多数摊贩表示“不清楚具体政策”,仅知晓“有招商电话但未留意”,反映出基层商户对商业规划的信息获取渠道有限。

令人意外的是,当调研团队提及“骑楼文化”时,多位摊贩与居民表示“了解不多”。尽管所处街区为梧州传统骑楼建筑群,但受访者对骑楼的历史价值、建筑特色及保护现状知之甚少。有摊贩直言:“平时只顾着摆摊卖货,没想过这些房子有什么文化。”

团队成员分析,这一现象折射出文化保护与日常生活的割裂:骑楼作为梧州城市记忆的载体,其文化内涵尚未有效融入居民生活,年轻一代对本土建筑文化的认知存在断层。

▲图为新迎客旅店门头。谢心怡 供图

“骑楼不仅是建筑,更是生活的舞台。”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调研旨在通过记录摊贩故事与文化认知现状,为骑楼文化的活化提供实证参考。未来,团队计划结合专业优势,推动“文化+社区”模式,让骑楼在保护中焕发新生。

据悉,苍梧骑迹新承团队后续将整理调研成果,形成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并策划“骑楼故事会”等文化活动,助力梧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传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范雨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5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