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学子三下乡|访瓷都探转型之路,秉恒心助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31 22: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陆家欣 黄佳彬   阅读 9.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13月32日讯(通讯员 陆家欣 黄佳彬)近日,福建农林大学 “瓷之以恒” 实践队在蔡径村党支部书记徐琼英的带领下,走进当地福兴茗玉陶瓷有限公司工厂,开展陶瓷产业实地参观学习活动。

在生产一线,实践队员系统观摩了陶瓷成型、加工、装饰等生产环节。从滚压成型、修坯精磨、手工施釉等一系列步骤可见,每道工序既保留了德化陶瓷的精湛工艺底蕴,又融入了现代生产的高效理念。尤其在胚体成型环节,工人运用机器压胚技术替代人工完成揉泥、拉制、修整等多道工序,较传统手工拉胚效率实现质的飞跃。此外,工厂在保障高效生产的同时,并未忽视个性化需求,可根据客户需求开展手工绘画、贴花等个性化加工,既保留了德化陶瓷的艺术质感,又展现出柔性化生产的灵活优势,有效平衡了规模化生产与定制化需求。


图为工人使用机器压胚的技术使胚体成型


图为工人对胚体进行修整

烧制环节的技术革新同样让队员们印象深刻。与传统龙窑不同,如今陶瓷产品需送入现代电窑或天然气窑烧制。据介绍,现代窑炉配备精准温控系统,在维持一千多度高温烧制条件的同时,大幅缩短烧制时间,显著降低能耗与碳足迹,产品成品率较传统柴窑提升约 20%。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还关注到工厂一线工人以拥有十多年工龄的中老年群体为主。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老员工是保障产品质量的中坚力量,而德化陶瓷产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既需要传承老师傅们的精湛技艺,也需要年轻一代注入创新思维与技术手段,两代人优势互补,正是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焕发新活力的关键。


福兴茗玉陶瓷有限公司工厂的电窑

“这次参观让我们真切看到,陶瓷产业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实践队成员小陆在参观完毕后表示。


实践队员及指导老师与徐书记在福兴茗玉陶瓷有限公司合影

此次参观不仅让师生们近距离观察到德化陶瓷从泥料到成品的全流程制作,更直观感受到传统陶瓷工艺与现代生产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陶瓷产业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 “家门口就业” 中的重要作用。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与青春力量,助力德化陶瓷技艺的传承焕新与乡村人才振兴,为德化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陆家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1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