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文物传承则是让中华文化在变迁中保持根基、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为进一步探究文创如何赋予文物传承新活力,7月19日至20日,自动化学院“传承千年韵,弘扬新巨野”实践团走入巨野县博物馆、麒麟台、巨野县美术馆,聚焦巨野县文物、书画的保护与创新传承,根据地方特色元素,探寻文创开发的活化途径。
传统文物与现代文创结合现状
近年来,巨野县博物馆、麒麟台与巨野县美术馆在文物与文创结合方面有均一定成果,“巨博印象”、“麒麟有礼”等系列文创产品相继推出,涵盖冰箱贴、文具等多个方面。但是,目前推出的种种文创产品设计思路较为单一,仅仅局限于巨野县当地文化的表面形态与特征,如麒麟文化的相关产品仅聚焦于麒麟形象的视觉符号,忽视了对其背后故事的挖掘与传承,这也就导致了人们对于文化内涵的认识模糊,难以真正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
通过与博物馆和美术馆内的工作人员以及游客的交流沟通,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人们对于文物的认识与了解仅仅停止在参观及看到文物介绍时的瞬间,即使购买了相应的文创产品,对其文化内涵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由此可见增加文物内涵与文创结合的重要性。
特色文创问卷调查及文创多维融合途径
为更好的了解人们对于文创产品的需求,团队成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人们偏好的文创产品的功能、文化解说功能以及理想改进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探究。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人们对于文创产品的需求在强化实用功能基础上应增加互动体验,如对于“麒麟之乡”等文化内涵的了解中,可在相应文创产品上搭配文化解说二维码,让文物故事可感可知,增加互动感与实用性。此外,平衡传统复古与现代简约风格,推出“新中式”文创,覆盖多元审美也是主流需求。
通过此次实践,实践团成员走入博物馆与文物故址,通过面对面沟通、问卷调查深刻了解了宣传文物文化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未来,实践团成员将持续关注传统文物与现代文创的结合创新,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团队名称: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传承千年韵,弘扬新巨野”实践团
撰文:姜梦莹、王淑菡、王淼、户岩、张萌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