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7月20日,南京审计大学计算机学院“智审调研团”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展了为期17天的人工智能技术主题实践活动。团队围绕核心——RAG技术在智能审计的应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优化方案、线上访谈等实践内容。
图一:智审调研团合影
近年来,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凭借卓越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正迅速成为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的新焦点,并引领自然语言处理乃至人工智能领域研究范式的转变。然而,大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不符合事实的内容)经常成为制约其落地应用的关键瓶颈。为平衡大模型的生成能力与可靠性,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RAG)技术通过结合外部知识库约束模型输出,成为当前解决幻觉问题的主流方案。
7月4日至7月8日,团队明确调研具体问题与目标,查阅有关资料获取智能审计的相关信息,并基于分工收集到的资料完成一份有关智能审计现状的报告,同时也深入理解基于 RAG 的审计定性依据生成系统的研究意义。
图二:团队成员探讨RAG相关信息
7月9日至7月11日,团队成员前往实验室与指导教师及课题组进行技术交流。团队向导师汇报了RAG系统的技术创新点。导师给出相关指导意见。
7月11日至7月13日,调研组与南京审计局和苏州审计局开展书信线上访谈。团队成员与审计局专家交流了RAG项目的核心技术。专家分享了目前智能审计的重心,并提出了对智能审计的前景,为团队在提供了重要参考,团队对于RAG技术更加了解,并更加理解了审计事业的核心和前景。
图三:线上访谈照片
图四:线上访谈总结
7月14日至7月20日,团队进入独立开发阶段,重点对RAG检索性能进行深入测试。同时,团队在已有数据的情况下,查阅文献资料,完成了一份RAG检索定性依据的可行性优化方案,并且尝试对大模型进行审计方面的微调,对于短文本分析的生成效果准确率较高。
图五:RAG优化流程图
图六:微调数据图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团队对 RAG 技术的探索不断深入,从掌握 “检索 + 生成” 核心逻辑,到钻研优化检索精度、提升内容生成专业性的方法,愈发明晰其价值。RAG 高效整合数据、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与审计对精准、全面的要求高度契合。这让团队对审计事业向往更甚,渴望以技术为翼,助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守护经济秩序。与此同时,我们得到了有准确的、高效的有关于智能审计的调查成果,为审计工作提供智能化支持,提升审计效率和准确性,同时推动大模型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与创新。
撰文:智审调研团
摄影:智审调研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钱珉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