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30日讯(通讯员 樊謦玮、曹博今、黄斯琦)近日,山东科技大学“暖春教育,一路黔行”实践服务队赴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新化乡中心完小,开展“文化浸润童心,笔墨点亮未来”主题特色汉字教学活动。志愿者们通过创新教学,引导山区儿童在汉字的千年演变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为他们的暑假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为“远航班”的学生们在认真听讲。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
课堂上,支教老师从甲骨文讲起,为孩子们揭开汉字千年演变的神秘面纱。“人”字如何象形而立,“山”字又如何峰峦叠现——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惊喜。
老师们还组织学生开展硬笔书法练习,强调书写规范,讲解田字格的正确使用方法。从“描”字到“写”字,从笔画顺序到结构布局,志愿者手把手地教,孩子们一笔一划地学。
▲图为书法课老师在讲解“撇”和“捺”的写法要领。
笔墨传承,文化入心
除了硬笔书法,活动还设置了毛笔体验环节。孩子们第一次握起毛笔,虽略显生涩,却无比认真。墨香弥漫的教室里,他们写下的是汉字,浸润的是文化。 “有一个孩子告诉我,这是他第一次知道汉字原来是‘画’出来的,他觉得特别有意思。看到他们因为发现文化的奥秘而兴奋,我们的一切辛苦都值了。”支教队员胡靖雨感慨道。
支教队还精心挑选了汉字音像绘本,通过趣味阅读引导孩子们在快乐中识字、写字。“排排坐,学写字”,教室里不时传来朗朗读书声和欢快的笑声。
▲图为学生在练习使用毛笔。
种下一颗文化的种子
课后,仍有学生围着老师追问汉字写法,久久不愿离去。那份对知识的渴望,让人动容。“我们不只是来教字的,更是来传递文化、点亮未来的。”一位支教队员这样说道。
▲图为志愿者采用“看图猜字”的形式教授甲骨文
据悉,此次汉字教学活动是山东科技大学“暖春公益”支教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队员们用笔墨传递温情,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在孩子们心中深深种下了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这份独特的夏日记忆,也将伴随着两地学子,一路黔行,一路花开。
正如一位队员所说:“汉字不只是符号,它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是一种文明的延续。能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文化的种子,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撰稿:曹博今 图片:樊謦玮 黄斯琦)
▲图为暖春公益贵州队全体队员的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斯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