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31日讯(通讯员 李俊伟) 暑期暴雨预警频发,乡村老人面对智能手机一筹莫展?在河南省安阳市苏七里村和下毛仪涧小学,一支来自安阳工学院电子电气与无人机学院社会治理实践小分队带来了“安全锦囊”和“数字钥匙”。他们深入田间地头,针对夏季频发的灾害天气,向苏七里村民宣讲“防汛、防暑、防火、防雷”知识并发放实用的“防汛联络卡”;针对邻近铁路的安全隐患,化身“安全宣传员”普及法规;为放学后的留守儿童开设趣味“四点半课堂”,体验非遗魅力;更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跨越“数字鸿沟”,防范诈骗。短短数日,他们的务实行动已让百余位村民和老人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图为实践队员向村民开展四防教育理论宣讲 。谢昂帆供图
7月9日,针对近期连续高温和暴雨预警,实践团在苏七里村开设“夏季四防”安全课堂。队员们用方言和图文展板,将防汛预警信号识别、紧急避险路线、中暑急救步骤、灭火器操作等关键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特别是讲到麦收防火,种粮大户李大爷听得格外认真“以前收麦子,抽烟、用火确实大意,这课听得值!”队员们还现场演示了灭火器使用,并发放了精心制作的“防汛联络卡”,卡片上清晰印有应急联系人电话和最近的避险点。“这卡实用!揣兜里心里踏实多了。”村民张大姐边说边把卡片小心收好。
图为实践队员向村民宣讲铁路安全知识。谢昂帆供图
鉴于苏七里村邻近铁路线的特殊地理位置,铁路安全同样是本次宣讲的核心内容。实践团成员们化身“铁路安全宣传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铁路安全法律法规、行人严禁穿越铁路线路、禁止在铁路沿线放风筝或抛物、破坏铁路设施的严重后果等关键知识。他们特别强调了“铁路安全无小事,人人有责共维护”的理念,并结合汛期特点,提醒村民注意铁路护坡安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生动的案例警示和实用的宣传手册,有效增强了村民的铁路安全意识。
图为实践队员辅导学生写作业。李俊伟供图
四点半课堂是下毛仪涧小学课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安全、有意义的课余空间。活动开始后,学生们陆续来到教室,实践队员们按照计划开展服务:低年级学生由队员带领进行绘本阅读和趣味游戏,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高年级学生则在队员辅导下攻克数学难题、练习英语单词,队员们耐心讲解知识点,帮助梳理解题思路。
图为实践队员和学生一起做漆扇。李俊伟供图
课堂间隙,队员们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互动游戏。有的带领学生做扎染和漆扇,让小朋友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看着白布在自己手里变出神奇的花纹,孩子们惊喜连连;有的拿起跳绳、毽子,和孩子们在操场开展体育活动,欢声笑语充满校园。面对性格腼腆的学生,队员们主动上前交流,用鼓励的话语引导他们参与,从最初的拘谨到后来的开怀大笑,队员们的陪伴让校园充满了温暖。
图为实践队员教村中老人用手机。杨豪杰供图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对于许多乡村老人来说,却像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为此,志愿服务队专门开展了“智慧助老”课堂。志愿者们一对一地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从最基础的打电话、发微信,到如何用手机查询天气预报、缴纳水电费,再到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一堂安全课,守护的是千家万户的平安;一段课后陪伴,温暖的是留守儿童的童年;一次手机教学,连接的是亲情与信息时代。安工学子的三下乡实践,没有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而是真正俯下身来,用专业知识解决乡村痛点,用青春热情服务邻里乡亲,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俊伟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