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乡村教育温度 —— 安阳工学院电子电气与无人机学院“萤火微光”志愿服务队开展乡村儿童陪伴与活动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05 22: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韩林轩   阅读 4.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七月骄阳与蝉鸣交织,2025年7月11日,安阳工学院电子电气与无人机学院发展成就观察团的志愿者们走进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李七里村,以“陪伴者”与“活动设计者”的双重身份,既深入洞察乡村教育的真实现状,又用特色活动点亮孩童的暑期时光,在实践中探寻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

图为团队成员出发前合影留念。张子航 供图

以陪伴为镜,照见乡村教育的短板

抵达乡村学校的第一天,志愿者们便放下“调研者”的生硬姿态,以“陪伴者”的身份融入孩子的日常。乡村广场上,滑梯的扶手松动、秋千的链条锈迹斑斑,孩子们却依然玩得投入——这是志愿者们最先捕捉到的画面。广场设施仅有滑梯、秋千、跷跷板等几类,且超半数存在损坏,与城市儿童活动广场的多功能、高安全、定期维护形成鲜明对比。“想有攀爬网和沙池,像城里孩子那样玩”,超80%孩子的心声,直白道出了课外活动资源的城乡断层。

图为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在广场玩耍。供图 张子航

图为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在广场玩耍。供图 张子航

陪孩子们挑选文具时,志愿者们又发现另一重现实:多数孩子的铅笔头磨得很短,橡皮硬得擦不干净,他们的学习用品多是哥哥姐姐用过的旧物,或是低价劣质的产品。这背后,既有乡村家庭教育投入有限的无奈,也源于乡村缺乏优质文具店的资源短板。而在随后开展的消防教育宣传课上,模拟火灾逃生时孩子们的慌乱、面对灭火器时的茫然,更暴露了乡村学校实用型安全教育的缺失——校方坦言,因缺专业教师和教具,这类课程常年“纸上谈兵”。


图为团队成员带孩子们买文具用品与解暑食品。供图 张子航

从广场设施到学习用品,从课外活动到安全课程,志愿者们在陪伴中逐渐看清:乡村教育的差距,不仅是硬件的不足,更是资源供给与成长需求间的断层。

图为团队成员为孩子们开展消防教育宣传课。供图 张子航

用活动为笔,绘就乡村童趣的亮色

在洞察现状的同时,志愿者们带着笔墨纸砚、红纸剪刀和游戏道具,为孩子们量身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活动,让乡村校园焕发新的活力。

“写‘田’字时,咱去田埂看方块菜地;写‘家’字时,就讲屋檐下祖孙的故事。”志愿者王同学握着二年级学生小虎的手,在宣纸上写下带着泥土气息的汉字。不同于城市书法课的标准化教学,这里的毛笔字课堂始终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连。孩子们的作品里藏着童真:“日”字旁画个小太阳,“水”字的竖钩拉得像村口小河,教室后墙贴满的宣纸,被村支书笑称为“会呼吸的墨色田野”。

图为团队成员教孩子们写毛笔字。张子航 供图

“这是带蒲公英翅膀的蝴蝶!”三年级丫丫举着剪纸作品欢呼。志愿者们的剪纸课从不用模板束缚孩子:教剪福字时,鼓励他们在边缘加上玉米、辣椒的图案;学剪动物时,允许融入田间常见的花草元素。更有“故事剪纸”玩法 —— 孩子们讲“爷爷守瓜田”的故事,志愿者便和他们一起剪出藏在瓜藤后的“小偷”,课堂里的笑声震落了窗台上的尘土。这些带着乡村印记的剪纸,被孩子们当成宝贝塞进衣兜,有的还悄悄送给了爷爷奶奶。

图为团队成员教小朋友剪纸。张子航 供图

游戏中的成长密码:趣味竞技拉近距离

“是柿子!”“是苹果!”“谁是卧底”游戏里,孩子们用方言辩解的模样逗笑了志愿者;室外场地上,用芦花扎成的毽子在空中翻飞,输了的孩子大方唱起童谣。除了这些,“萝卜蹲”“三人两足”等经典游戏也让校园充满欢笑声。“比城里表哥的手机游戏好玩!”三年级学生小雨的话,道出了孩子们对互动游戏的渴望。在玩闹中,孩子们学会了配合与分享,也与志愿者们愈发亲近。

图为团队成员陪孩子们踢毽子。张子航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陪孩子们玩小游戏。张子航 供图

实践的回响:在洞察与陪伴中播撒希望

两天的乡村行,志愿者们既在陪伴中看清了乡村教育的短板——课外活动资源匮乏、学习用品质量不足、实用型课程缺失;也通过特色活动感受到乡村孩童的潜力——他们能从田野里汲取创作灵感,在互动中展现纯真与热情。

这些实践不仅是一次对乡村教育的“体检”,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正如志愿者们所说:“我们带来的不只是活动,更是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教材。” 而这份在陪伴与活动中积累的观察与感悟,终将化为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微光,照亮乡村孩童的成长之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韩林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