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启幕:探路离线权入法征程】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劳动关系日益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愈发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在接受采访时呼吁“保障劳动者离线休息权”,建议“将离线休息权”入法。2025年7月21日至23日,为系统调研离线权在我国入法的现实可能性,中南民族大学守护离线权队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专业的调研精神,以我国当前劳动者休假权益保障的现状为切入点,先后奔赴汉川市人民法院、江岸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力求获取最真实、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第一手资料,为离线权入法研究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
【司法洞察:剖析劳权现实困境】
在汉川市人民法院,团队成员有幸采访到负责劳动争议案件的成庭长。成庭长在劳动争议司法领域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和深厚的法律素养,面对团队成员有关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等相关问题的询问,成庭长凭借敏锐的法律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对汉川市劳动争议的主要案件类型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分析。他指出,当前汉川市劳动争议普遍集中于年休假、工伤以及补偿金等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反映了劳动者在休息休假权益保障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也凸显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此外,成庭长还结合自己从事司法实践多年的经验,就休息休假权益保障的未来可能路径发表自己的看法。他强调,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益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石,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要素。只有切实保障好这一权益,才能真正守住劳动者内心的法治归属感,让劳动者在辛勤工作的同时,感受到法治的温暖与力量,从而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成庭长的悉心带领下,团队成员还亲身观摩到民事法庭的庄严审判过程中。当法槌重重敲下的那一刻,那清脆而庄重的声音,仿佛是法治的强音,在队员们心中激起强烈的震撼。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法庭审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心中关于法治的信仰愈发深厚,也更加坚定了为劳动者权益保障而努力的决心。这一亲身体验不仅让队员们对法律实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图为团队成员在汉川市人民法院调研合影
【亲友畅谈:离线权立法需求迫切】
为全面真实地了解劳动者对离线权入法的态度,队员们从身边入手,分别访谈身边已经就业的亲友。他们向受访者详细询问当前工作单位维护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的现状,并着重了解受访者是否面临过下班后工作消息不停、无法真正离线休息的困扰。在与身边亲朋的深入交流过程中,成员们切身感受到当前劳动者面临下班后仍需“随时在线”以应对工作需求的窘境。这种无形的压力,不仅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违背了法治社会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基本要求,从侧面有力地展现了离线权入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图为团队成员访谈亲友
【仲裁直击:“隐形加班”乱象凸显】
守护离线权实践队今日走进武汉市人力资源局,与资深仲裁员进行了深度访谈。冰冷的数据揭示严峻现实:近三年超四成劳动争议涉及休息权,“隐形加班”纠纷正显著攀升!从深夜工作群“秒回”到休息日线上会议,数字化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
仲裁员坦言,举证难、认定难是核心痛点。微信、钉钉的碎片化记录往往难以证明“连续稳定的工作状态”;企业“弹性工作”之名下,变相加班层出不穷。更令人忧心的是,“离线休息权”虽获政协委员提案支持,但专门立法尚远,实践保障仍显乏力。此外,仲裁员还生动举例展现当前离线权入法的必要性:物业保安因“在岗即休息”常难获加班费认可;部分企业规避制度漏洞,劳动者维权步履维艰。
图为与江岸区劳动仲裁庭仲裁员合影
仲裁员的话深深触动实践队员的内心,他们深刻意识到当前劳动者面临下班后仍需时刻在线的工作困境,并再次呼吁:用人单位应规范管理,“非必要不打扰”应是数字时代的用工底线;劳动者则需提升证据意识例如完整保存聊天记录、工作成果、排班表等,勇敢对隐形加班说“不”!守护离线权,从认清现实困境开始。实践队将持续追踪,为构建数字时代的“离线屏障”寻找法律与实践的突破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琰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