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护碧水,知行守山都——福建农林大学"山湖知行"实践队赴湖头镇山都村开展"河小禹"专项行动
大学生云报8月30日讯(通讯员 高达裕、陈烜、吴欣瑜) 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赋能乡村振兴,2025年暑期,福建农林大学“山湖知行”实践队在党的二十大代表温文溪、安溪茶学院党委书记黄成茂等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安溪县湖头镇山都村,联合村“两委”深入田间溪畔,以“河小禹”实践活动为抓手,通过实地考察、水质检测、问卷调研、护河宣传、河岸清理等多元举措,为石钟溪河流保护与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注入青春动能。
溯溪巡测,以数据守护溪流脉动
7月15日,实践队沿石钟溪自上游溯源而下,在流域上、中、下游精准布点,开展水位测量与水样采集工作。队员们专注测定溪水pH值、COD值等关键指标,用科学数据勾勒出溪流生态的“健康图谱”。巡河结束,团队向村委会呈递科学监测报告,并针对几处深水区域的溺水风险,向村负责人提交了增设警示标识的具体建议,彰显青年治水的专业担当,用专业态度筑牢溪流安全防线。
乡音访民,用真心倾听治水回响
16日,实践队员深入山都村户牖之间,围绕“石钟溪水质满意度与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展开问卷调查。遇有不懂普通话的老人,队员们便切换到闽南语模式,在亲切的乡音对话中,让村民们敞开心扉。“溪水清了,鱼虾多了,咱们日子也更舒心!”朴实的赞叹道出了治理成效——这份满意度的背后,是村干部与村民同心同德、久久为功的治水坚守,也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生态保护的民生温度。
研学联动,借专业解码生态密码
17日,实践队联合安溪县水利局开启“生态研学之旅”。在山都村水土治理点,海峡检测中心技术人员现场演示水质检测流程,深入浅出解读各项指标的生态意义,让队员们直观理解“数据背后的环境故事”。随后,山都村裴书记带领大家参观裴氏宗祠。在这座铭刻岁月沧桑的裴氏宗祠里,学子们细读了一部跨越时空的家族迁徙史诗,体悟着深植于血脉的宗法智慧,更惊叹于其建筑所蕴含的独特营造智慧。飞檐斗拱间,千年文脉触手可及。此番沉浸式的探访,不仅让传统文化的醇厚魅力沁入心脾,更将守护与赓续历史文脉的使命,深深镌刻于每位学子的心间。最后,裴书记带队走访湖头山都幸福小镇石钟溪流域,详解生态保护规划与综合治理的阶段性成果。从“浊水溪”到“清水廊”的变迁,队员们在实景课堂中读懂了溪流的“成长史诗”。
课堂传情,让绿意扎根少年心田
18日,仙都小学里,一堂别开生面的“水安全与石钟溪保护课”温情开讲。实践队员结合生活实例,从水安全认知、节约用水妙招到石钟溪守护行动,将环保理念融入生动讲解。画笔与颜料备好,孩子们以童真笔触勾勒心中的清澈溪流——有的画着嬉戏的鱼虾,有的绘出两岸的绿植,一幅幅画作成为绿色理念的“童声表达”,让护水爱水的种子在稚嫩心田悄然萌发。
携手清淤,用行动践行生态承诺
18日,实践队员与仙都小学的“小小护河员”们并肩作战,开展河岸清理行动。垃圾钳开合之间,饮料瓶、塑料袋等杂物被一一收纳,溪流沿岸重现洁净容颜。汗水浸湿衣衫,笑容却格外灿烂,队员们在躬身实践中体会到“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意,与孩子们共同许下守护绿水青山的青春约定。
此次“河小禹”实践活动以"调研﹣治理﹣宣教"三维联动,让队员们在与石钟溪的深度对话中,深刻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真谛。实践队长表示:"石钟溪的蜕变让我们看见生态治理的磅礴伟力。青年当以知行合一守护山河,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最鲜亮的底色!"以青春之力守护潺潺清流,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福建农林大学的学子们正让绿色希望在实践沃土中扎根生长,让生态保护的青春之歌在溪流两岸久久回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时卫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