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晨飞科技,探化工转型之路,悟实践育人之道

发布时间:2025-08-30 22: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龙毅宏   阅读 2.7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推动高校实践育人理念落地,引导青年学子在产业一线中感悟专业价值,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五名本科生组成实践团,于2025年8月12日走进晨飞科技有限公司硅胶树脂生产厂(云南众合硅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分厂,以下简称“晨飞科技”),开展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此次活动以“观察行业变革、调研绿色转型、探索AI赋能”为目标,让青年学生通过沉浸式学习化工生产全流程,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以青年视角聚焦“双碳”背景下传统产业的升级路径,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注入青春思考。

图为工厂里的一角(摄影人 冉蓝天)

初访企业,走进硅胶树脂的工业世界

调研首日,实践团成员按要求完成了工厂的安全培训,随后与车间总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企业发展历程与生产规模。

8月14日,在负责人引导下,实践团深入学习了从硅酸酯原料到成品树脂的完整生产链条,过程中滴定、溶解、纯化、循环回收等工序均通过智能化设备高效完成,转化率超99%,展现了现代化工生产的精密与高效。其中,溶解工序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粘度产品;车间外蒸馏塔实现废液中溶剂的高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图为调研小组参观工厂的路上

8月15日,实践团走进样品检测室,对硅胶产品进行性能测试。在实验操作人员的指导下,实践团学习并动手实践了运动粘度测算、色谱分析、粘胶拉力实验等检测技术,直观感受到了理论知识与工业实践的结合。

8月16日,团队代表就“未来AI在化工领域的运用展望”专题与企业创始人苏十根先生进行了一次访谈。其中苏先生提出的创新与务实的辩证关系对团队成员启发颇深。

图为小组成员体验对产品样本进行性能测试

绿电驱动,化工行业的“双碳”答卷

通过与企业深入交流,实践团获悉,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晨飞科技将绿色转型作为核心战略,采用三大策略创新打造了“绿电驱动+资源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企业采用绿色水电驱动生产,从源头降低碳排放;其次,构建废料高效循环利用体系,通过蒸馏塔分离回收废液中的甲苯、乙醇等溶剂,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同时,引入数字化系统来优化能耗管理,推动生产全流程高效化和低碳化。参观生产一线时,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化工行业从“粗放增长”到“绿色智造”的变革。

图为调研小组在晨飞科技有限公司硅胶树脂生产厂合影

AI 赋能,化工行业转型的“智”与“质”

围绕人工智能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实践团与晨飞科技创始人之一的苏十根先生进行了一段别开生面的访谈。

对于人工智能现阶段是否可以对化工工艺进行设计和升级,以及是否可以介入设备增效等问题,苏先生提出了他的意见:“AI介入需以工厂高度自动化、数字化为前提,尽管其算力可支持工艺仿真,但专业知识偏差与创造力缺失使其难以主导工艺设计,因此,现阶段,AI更适合作为辅助工具,协助工程师优化参数,而非替代人脑决策。”

作为企业带头人,苏先生在谈及AI赋能设备智能化问题时,肯定了AI在生产增效中的巨大潜力,同时强调了成本与收益的平衡,“投资千万级的中小型企业需谨慎评估AI设备的性价比,而头部企业可探索智能系统集成。”

知行合一启新思,青春赋能向未来

在谈及本科生社会实践的意义时,苏先生作为川大校友深情寄语:“我认为学生们来到生产一线可以很好的启发你们未来学习的方向以及能够为未来就业提供一个更高的视角。同时还有务实,你们不仅是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是要去了解生产中的实际,这样,未来你们能走的更踏实更远。”在晨飞科技的实践调研中,青年学子们以眼观、以手触、以心悟,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解锁专业认知新维度,更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锚定青春担当的坐标。正如晨飞科技的生产线始终在优化迭代,川大学子的探索之路,永远在下一个实践的起点,等待重新出发。

撰文|蒋麟

图片|冉蓝天

审核|袁琳 龙毅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龙毅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7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