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上午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百部寻真社会实践小队14名成员自成都出发,前往宜宾市长宁、兴文两县进行为期四天三晚的暑期社会实践。本次活动主要前往两县地区的中药栽培基地、中医药文化馆以及当地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公园、景区和山林等地进行当地中药资源调查和中医药文化体验。
探访长宁种植基地:中药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7月24日下午,小队到达长宁,在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实验员徐菲菲老师和古河镇政府党建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小队首先探访了蜀南花海中药材栽培基地,了解此处的淫羊藿的培育模式、种植规模以及经济效益,得知这里主要以从上游企业购得淫羊藿种子,将其培育成幼苗后出售给下游企业或农户。随后小队来到了古河镇泡桐村,这里正在试点种植百部与天冬,经泡桐村罗书记介绍,最初在当地发现十几斤野生百部,于是寻找专家测评,发现该地适合种植百部,因此选择种植百部带动村落发展,种植天冬则是因为宜宾本地有天冬种植的成功经验。晚上,在小队技术指导及徐菲菲老师的指导下,各小队成员学习了植物标本的制作。
▲图为徐菲菲老师与蜀南花海中药种植基地工作人员交流淫羊藿种质来源
7月25日上午,小队一行来到了驻地附近的一处公园——春园,借此机会巩固药用植物学的相关知识,小队成员们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嗅来理解感悟不同科属植物的特征,结束了春园的探索,百部寻真小队的长宁之旅便也结束了,当天中午小队乘动车前往兴文县继续实践活动。
▲图为小队成员辨识桑科植物特征
兴文县苗医探秘:苗医药的发展历程与相关应用
7月25日下午,小队在兴文县的第一站是兴文县中医医院的苗医药研究所,馆方负责接待的陈静老师身着苗族传统服饰带领同学们参观了馆前的苗药圃,这里栽种的苗药也是许多常用的中药,如桔梗,天南星,姜黄,墨旱莲等,随后陈老师带领小队成员参观了苗医药文化展览馆,展览馆从苗医药的起源、发展和当今应用三段历程,结合神话传说、人物传记和动手实操,为访客们系统性地介绍了苗医药文化,小队成员也在参观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苗医药传承千载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最后,陈老师还为大家介绍了苗医药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发展,让人见识到了苗医药与现代产业的融合。
▲图为小队在苗医药研究所体验苗医药文化
探仙峰药植:现代药植种植与野外药植辩识
7月26日上午九点,百部寻真小队前往了兴文县大坝道地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参观淫羊藿的种植,大坝苗族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淫羊藿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温床,随着淫羊藿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经济效益逐渐显现。随后小队前往了四川省既威中药材有限公司参观了该公司淫羊藿种子的层积室,经了解,淫羊藿种子经过层积,发芽率可提升至50%。下午两点半,小队来到兴文仙峰山,拜访了当地一位种药经验丰富的农户,在他的带领下,小队成员近距离见到了华重楼、多花黄精、栝楼、薯蓣、草珊瑚、紫萁等多种中药材。从农户家离开后,小队沿着山路攀爬仙峰山,在攀爬途中见到了蜡莲绣球、醉鱼草等看似寻常实则都有着不俗的药用价值的植物,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丰富了知识,最终小队登上了仙峰山,将仙峰山美景尽收眼底,为7月26日的实践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图为覆盖防蜗牛的蓝色颗粒的柔毛淫羊藿栽种田地
访僰王群山:山水草木相映成趣
7月27日上午,百部寻真小队一行抵达了兴文县的僰王山,进行当地常见原生植物种类的调查。僰王山地理位置独特,经过经年累月的流水降水,造就了诸如春雪瀑布、飞雾洞等绝美的风光;优渥的光照水热生态条件,也塑造了当地以毛竹为主的竹林及林下特色植被。经调查,僰王山竹林郁闭度高,水资源丰沛,多见翠云草、卷柏、蕺叶秋海棠、天胡荽等为优势种。此外,僰王山也生长有常见药用植物如灯台树、绞股蓝、车前、穗序鹅掌柴等,植物资源丰富度较高。
当天下午,小队自僰王山返回驻地后,前往花山公园进行额外调研并发现了药用植物如三叶木通、乌蔹莓、鹅掌楸等,绿化观赏植物如花叶青木和萼距花等,作为兴文县新建城区的公园,花山公园有着较为丰富的植物种类。
▲图为小队在蜀南花海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合影
至此,百部寻真小队为期四天的宜宾之旅便结束了。在此次实践过程中,小队成员们拓宽了眼界,见识到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是如何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变成能够治病救人的良药,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是如何历经千百阳春而生机焕活。一路走来,小队成员们身上流过的汗、手上沾过的土、脚下走过的路,诸此种种,即是小队此行最大的收获。愿小队成员们不虚此行,不负韶华,坚定信念,赓续中医药发展,既知寻真路远,百步跬然,便是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撰文 | 扈万博 王宇辰
图片 | 何倩 唐梦婷 董岳琳 蒋珊
审核 | 唐梦婷 董岳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梦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