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徐一刚、张必豪、曹骏坤)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语言是连接发展的重要纽带。近日,“青春机械”志愿服务团队走进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谷堡镇天生桥村,开展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主题活动,以普通话为笔,书写乡村交流新篇,赋能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
图为志愿者游览当地猕猴桃园
夏日的天生桥村,猕猴桃园郁郁葱葱,古村落石板路透着历史韵味。志愿者们穿梭于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开启推普助振兴之旅。在猕猴桃种植园里,果农李大叔正为即将到来的采摘季忙碌,志愿者们凑到跟前,用唠家常的方式教他普通话:“咱们的猕猴桃个大味甜,生态种植,欢迎大家来采摘……” 一句句规范表达,让李大叔从羞涩紧张到逐渐熟练,他笑着说:“以前和外地收购商谈合作,方言闹误会,现在学会普通话,沟通顺畅,心里踏实!”
图为果农李大叔为志愿者讲解猕猴桃的生态种植环境
农家院落中,志愿者围坐村民身边,教大家用普通话讲述古村落故事。“这老石桥有上百年啦,以前是进村的要道……” 村民王阿姨跟着志愿者纠正发音,把古村落的历史与风光,用清晰的普通话重新 “讲述”。孩子们也凑过来,学说普通话版的乡村传说,院落里回荡着朗朗的学习声,传统与新声交融,让古村落文化有了更 “动听” 的传播方式。
图为志愿者体验村民劳作工具
从果园里的产业推广话术,到院落中的文化故事讲述,普通话的种子在天生桥村落地生根。此次推普活动,不仅帮村民打破语言交流壁垒,让猕猴桃产业对接更广阔市场,也让古村落文化借规范表达 “走出去”。未来,推普行动将持续深耕,以语言之力,助推天生桥村产业兴旺、文化传扬,在乡村振兴路上踏出清晰、响亮的发展足音,让普通话成为乡村腾飞的 “隐形翅膀”,带富一方水土,传扬千年文脉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曹骏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